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思想品德课程及其教学活动是全面实现德育教化的首要主体。尤其对于黄金塑造期的初中生来说,将关系到思想、品格、态度、素养甚至人生的得失成败。因此,作为责权并重的执教者,应当具备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理念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努力讲求以“激励、唤醒、鼓舞”为基本核心的教学艺术,积极有效地开展以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为主的“三维目标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辐射未来。就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一些探析,继之提出应当注意的几点要义,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质效。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背景;现状解析;教学艺术创新
在教改潮流异常活跃的今天,各具优势特色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出来,为促进现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添薪吹火、推波助澜。然而,“改革不可避免地需要历经一个不断成熟和趋向完善的过程。”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面对着新理念和新要求、新教材和新布局、新形势和新特点,他们意识到“退也不是、进亦不易”,同时深感困惑、无所适从、顾此失彼。俗话说:先破后立,不破不立。本文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和体会,试就以上议题作出抛砖引玉之论,以期获得有益的商榷和指正。
一、对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简要解析
当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客观上存在着以下几种不良的问题和因素,这对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效、充分凸显思想教化功能,有着或多或少的削弱和制约作用。
1.没有做到“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熟练地走出教材”,未能认真分析教材中的插图与文字、文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难分主次关系,以至于顾此失彼
如教材编排一般呈现出课题、正文、插图、案例分析、名言警句和对应练习的形式,意在使教学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补充说明和拓展延伸的完整过程。而许多教师却凭着感觉和应试经验,直接根据教材中罗列出来的框架内容提出观点,并说明其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无视思想品德教学的“植根土壤和源头活水”,人为地割裂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多是因循守旧、照本宣科地进行“闭门教学”“独孤教学”
教材中的许多思想观点,如“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等,都能在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之中加以分析解决,而那些缺少理论联系实际或知行背离的空洞说教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时间稍久,难以留下什么印迹。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有些教师的急功近利心态,他们在教学中把思想品德课程纯知识化、简单化,只是为了应试和完成任务而教学,人为地削减和淡化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情感的深化和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探索尝试
1.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情趣学习中学有所得
俗话说:教无常形,教无定法。本文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学过程的活力、情趣和魅力,就是最佳、最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在不排除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要做到“古今合用、灵活运用、力求实用”。如,教学“自立自强”“亲近师长”“学会负责”等内容时,多媒体教学的实用性并不强,只要教师选择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学生即可。而教学“珍爱生命”内容时,由于初中生缺少对生命的悲欢感受,则应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下载一些教学课件,适时演示诸如违规驾驶酿成“生死脆弱、瞬间存亡”的一些惨烈画面,还可演示一些“勇战病魔、获得新生”的现象,让学生在强烈的共鸣和震撼之中充分感受生命之顽强和宝贵,从而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2.积极开展双边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功感悟
初中生已经到了思维心理相对成熟的年龄,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意识、欲望和能力,再加之思想品德课程的可读性特征,完全可以实现初中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素养方面的逐步培养。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执教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展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双边教学活动,促使他们在寓教于乐之中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互动意识、学习信心和成功感悟。还可结合这样的活动效果,引导和帮助学生对班级管理公约进行进一步的制订、修缮和强化,从而在学用结合的实践中收获知行合一、以行促学的良好效果。
3.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让学生在立体教学中知行统一
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既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过程必须努力采用的实践手段。思想品德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显著突出功能就是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引导和教化乃至升华。而这种引导和教化,只有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之中,才能厚积薄发、渐有成效。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把学生的思想发展与行为养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实际运用,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知识学习和理论教育后,他们的思想素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升华,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能够成为道德践行的有效指引和巨大推力。也让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联手互动中,收获立体化的综合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