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齐涛厅长阐述的“素质教育的九大关系”和张志勇副厅长发言中的“三个全面”(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体会到了教育发展的未来与希望,教育工作者的任重与道远。那么,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做新型优秀的教师呢?要从教师的思想观念抓起。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才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我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是对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高度负责,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思想的洗礼。温家宝总理说:“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兴衰在于教师。”我们如何擎起素质教育的大旗,实实在在地搞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几种观念。
一、人才观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船夫与哲学家》的故事吧,一个哲学家乘船过河,发现船夫说话很不合乎语法,就对他说:“你都四五十岁的人了,连句合乎语法的话也不会说,这半辈子白活了”。船夫很生气,但什么也没说,行至一半,起风了。大风把船掀翻,两人掉进河里,船夫大声问:“会游泳吗?”专家回答:“不会。”船夫愤愤地说:“那你这一辈子白活了。”是啊,多年来,人们习惯性的认为“专家”是人才,而船夫呢,他不也是人才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上清华北大是人才,考不上就不是吗?我们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清华、北大。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实例。美国哈佛大学霍德·加德纳教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天才的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那我们就将这些形态各异的天才儿童,按照他们既定的目标,培养成各具特色的栋梁之才吧!
二、教育观
教育应当提供的东西是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艰苦的任务去负担。
一幅漫画给我的启示:第一幅画着圆的、方的、三角的、长方形的,一大群个性张扬的小学生乱而无序地走进学校;第二幅画着一群标准正方形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学校。孩子们的天性哪里去了,个性呢?是谁扼杀了?在知识经济和利益的驱动下,过分地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缺失。
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文中写道:以自己儿女为赌注来信任,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
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心,诚实又颖悟的孩子,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从中我们读出了家长对教育的希望与期待,同时,也给我们教育提出了要求,我们不能做生产标准化产品的车间,而是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点燃他们智慧的心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他们的生命更加精彩。
三、教学观
学学企业家的智慧吧!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我们的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所说的学为主体,是指在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激情的火焰燃烧,让他们心灵的窗子全部打开,让他们创作的欲望达到极点,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起来。凡是教师泛泛而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课,绝对算不上一节好课。走出去,看一看,无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还是杜郎口中学的开放式课堂,都无不体现了学为主体的这一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来看待,尊重我们的学生,认识他们的认知规律,切莫把我们的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成绩的爬梯。
所以,最有改革激情的教师,绝不会让自己占领所有的课堂时间,而不顾学生的感受。不要追求完美的讲解,不要设计无懈可击的课堂,留个缺口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自主地学习,让思维的火花在求知与探索中碰撞、升华吧!
四、教师观
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是在塑造栩栩如生的作品;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却是在塑造栩栩如生的灵魂。素质教育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师仍用19世纪的方法,讲着20世纪初的内容,教着21世纪的学生,那么,学生将如何面对新世纪的考验?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我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如何去塑造孩子的灵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这样给教育下定义的,他说:“教育不过是帮助自然本性按自己的方式发展的艺术。”“帮助”一词准确地道出了教育开始于“主导”落脚于“从属”的地位。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我们老师那近乎完美的讲解该结束了,把课堂还给孩子,把讲台还给孩子,把时间还给孩子,学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学学“杜郎口”人的信念,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在整个的教学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那教师呢,什么也不做吗?不!我们的任务更艰巨。我们要做好幕后工作:知识的迁移与拓展,重难点的释义与突破,整个课堂的掌控,材料的准备,目标的落实与评价。我们是站在更高的位置,引导他们向既定的目标前行。那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备课,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的例题与练习,用最简洁的语言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点拨与总结,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经典的解答。
让我们教师做一根火柴吧!将学生智慧的灯盏点燃,以自己的星星之火引发学生的燎原之势。
五、学生观
首先要承认学生是人,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个性、独立灵魂的鲜活的生命,我们不能随便体罚,肆意挖苦。我也是教师,深知学生参差不齐、良莠各异,我们要用爱心、热心、恒心去感化他们。哲学家苏格拉底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其实,教育学生何尝不是如此,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看到学生身上出现了问题,总是急于去给他铲除掉,但有时这些问题就像烧过的野草,春风一来却长得更快更多。也许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学生们的心田长满“杂草”,最好的方法不是铲掉而是早早种上“庄稼”。在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心里播下希望的种子,相信他们。有了老师的引领,有了心灵的寄托,有了成功的体验,他会迷途知返的。
著名教育学家巴特尔这样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泉,即使枯萎的心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就让我们用“爱心”这把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吧!
仰望星空,使人眼界高远;脚踏实地,更知使命重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让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负重前行,做出无愧于时代的努力吧!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镇街道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