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

2012-12-29 00:00:00朱平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精挑细选,分层次布置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及时批改作业、点评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热情。

关键词:分层次;有效性;作业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的内容多,难度大,能力要求高,特别是高中物理,跟初中的内容跨度很大,课堂的容量大,要记住知识点,并能够熟练地应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作业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然而,在作业的布置上,很多教师都是一刀切,整张试卷发下去让整班的学生一起做,这样不好,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别,对不同的学生应该分层次布置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才尽其用”,我们的目标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因此,应提倡作业的有效性。

一、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须精心布置

惰性,很多人都有,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克服惰性。很多教师布置作业根本不讲任何原则,无效作业暴增,没有精心设计作业,不分良莠信手拈来。比如,高二上学期,刚学习了新课“第四课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后,在第63页有这样一道题目:电源电压U=6.0V,内阻为1.0 Ω,定值电阻R1=R2=3.0Ω,R3为一最大电阻为6.0 Ω的滑动变阻器,开关S闭合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点P的位置,则路段电压的变化范围是( )

A.0~0.6V B.0~4.0V

C.5.0~5.4V D.5.0~6.0V

如果在布置作业前没有仔细看题目,没有提前把作业做一遍的话,很容易把这道题布置下去,实际上,这道题目目前学生还不能做,因为这里面涉及电源的内电阻问题,讨论电路的动态变化,必须考虑内电阻,而此前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还没有学习。

教师要克服懒惰的思想,对作业的布置要精挑细选,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提前做好,及时发现作业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须分层布置

教育学中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不同于一般的特点”“尽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他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教育者对其所施加的影响需经过受教育者内化才产生影响,教师的教育只是学生成长的外因,而学生自身需要、认识和情感方面的变换才是内因。”因此,必须激发学生内因的变化,让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取得成功。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和区分度,分层次。比如,在学习了电表的改装后,布置这样的必做题:把小量程的电压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需要串联多大的电阻;布置这样的选做题:探究同样的两个表头改装成不同量程的电压表并联(或串联)后的读数或偏角的大小关系。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都能有自信地去学习,“因材施教”。一些学有困难的同学,对于一时没能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能真正理解,都会因种种原因不去向他人求教,最终只能是不做或者迫于教师的压力而抄袭他人的作业。

三、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须认真讲解

讲评课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扬优补缺,熟练技巧。及时讲解作业能够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反思能力,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信心。

讲评作业,需要教师根据批改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或能力缺陷进行纠正偏差、强化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的智力。在讲解时需要给学生时间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参与,自主探索,使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讲评课上,我们不能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情景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1)对物理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2)对物理情景发散,“一题多联”。(3)对物理问题发散,“一题多变”。进行“一题多变”,可将原题中的问题情景、已知条件、设问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此训练宜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学生需被鼓励

为了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使学生有兴趣、能自主、高兴地去完成作业。在上课时,回答错误是难免的事情,但是不能打击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如果错误,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的成分,比如,“某某同学请坐下,再思考思考”“能不能再换个角度去思考思考”“这种方法比较繁琐,看看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有点对头,能不能顺着这个思路,再进一步地想想”等等。我们要注意保护学生积极的一面。在学生的作业上,我们可以这样写“这个问题你处理得太棒了,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更出色”“你的这种解法很独特,把你是怎么想的告诉大家,让同学与你共享”“你的作业真整洁,每天都有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等等。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会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震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