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2-12-29 00:00:00赖小剑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考试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思想品德教师对教学开始感到“雾里看花”,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考试开卷,明明试题答案在书上,可学生总是答非所问。如今实行开卷考,再让学生背诵已不合实际,学生不愿意,背了价值也不大,关键是要会运用知识点。于是,思想品德教学难了,抽象理论太枯燥了,且都在书上,学生不愿听“你”婆婆妈妈地解说,而教师不对理论进行解说,学生又难以领会。于是,思想品德教师开始头疼学生学习态度变得无所谓。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表明,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得从“乐”着手。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好的老师就应激发起学生对学科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入思想品德学习的乐园。那么,在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做好课前预习,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预习和学习兴趣的产生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预习提纲,给学生一个粗线条,一条明确的思路,指导学生预习;学生则通过预习,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找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兴趣便随之产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在讲授每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前,都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注意它的艺术性、科学性、巧妙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教学法,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这样便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进入最佳的求知亢奋状态,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也逐渐进入课堂,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唯一教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宁都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