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途径

2012-12-29 00:00:00吴荣光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中小学校、农村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而事实上,学生除每天的课间操和每周的两节体育课外,几乎没有进行其他体育活动了,即使有,也是学生自己凭个人的兴趣自由活动而已,而不是正规的体育锻炼。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学生的健康受到影响,最明显的是超常体重的学生比例不断增加、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等等。

造成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就要把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要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做到一个加强、二个培养、三个示范。

一、一个加强

一个加强就是体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加强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体育自学的能力,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提高。

体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体育基础理论、动作技术结构、运动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卫生常识等。通过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名称、技术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安全保护措施等,以便把握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每个动作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并能正确对待、解决体育运动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

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如,对技术动作结构的讲解,就可以利用下雨天气在室内进行。除教师的言语讲解外,运用幻灯、录像、挂图,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技术概念,也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教授。如,教排球时,就可以讲解准备姿势、步法、战术阵形、比赛规则等,也可以在帮助学生处理运动伤病时,讲解造成运动伤病的原因、具体处理措施、如何预防等。

二、二个培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注重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而体育锻炼能力如何,又是通过对运动时间、方式的有效把握和对有限空间的有效利用与否来体现的。学生自拟锻炼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提高了,就会科学地统筹和安排锻炼的时间、方式、运动量等。利用和创造条件进行锻炼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扩大学生锻炼的空间。

1.培养学生自拟锻炼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对学生自拟锻炼目标和计划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出发,与体育课要求相辅相成,制订长短目标,长短结合。依据目标,设定实现步骤、方式。制订计划要以个体因素为基础,符合锻炼的三大原则,侧重于内容的连续性、项目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2.培养学生利用和创造条件进行锻炼的能力

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进行锻炼的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条件进行教学。如,利用校内的台阶进行单足跳、交换跳的教学;利用成排的树木进行蛇形跑、障碍跑的教学。其次,善于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出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体育游戏,如,发展学生腰部力量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抬轿子、背人跑的游戏等。第三,根据教学目的,利用已有的场地、器材,要求学生设定活动方案,如,在铅球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推铅球对身体各部分的影响,设计一套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用于教学的准备活动。第四,经常举行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比赛,如,给学生每人一根同型号的跳绳,要求学生创造出三种以上的体育活动等。

三、三个示范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开始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每一个教师,并决定自己受教育影响的方向、大小。体育教师要吸引学生,加大对学生影响的效力,做好学生体育锻炼的榜样示范不可缺少,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学生从教师的形象、气质、风度上看到体育锻炼的好处,受到感召,又从教师经常持久的锻炼中得到教育,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仿效。

1.形象示范

体育教师既是灵魂的工程师,又是健美的塑造师。他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健美的体魄,优美的体态,站立行走姿态矫健,还必须具备一两项运动专长,如,在三级跳远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准确、优美的示范,专业、生动的讲解外,还可以用简笔画把这一过程中重要的动作形态在纸上定格出来。篮球专业的教师,在自己参加篮球比赛时,组织学生观战,向学生展现自己快速的奔跑、敏捷的抢断、灵活的突破、巧妙的分球等。

2.气质风度示范

体育锻炼应做到意志坚强、精力充沛,对待学习、工作积极主动,精神振奋,遇事沉着冷静。如教学中,突然发生学生昏厥倒地的情况,教师首先要稳定其他学生的情绪,保持镇静,然后对学生的昏厥症状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迅速做出准确判断,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及时进行处理等。

3.经常锻炼示范

体育教师是体育锻炼的组织者、指导者,也是体育锻炼的积极分子和体育锻炼的高手。如,坚持每天的晨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带田径队的教师,还可以适时适当转换角色,变教练为陪练。如,在训练学生短跑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或不同起跑线同时起跑进行比赛。也可以在学生训练长跑时,教师一同进行。既可以讲解如何分配体力,如何由直道进入弯道,如何超人等,又可以及时进行示范,做到教学与锻炼的巧妙结合。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要抓住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努力把学生的体育锻炼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南靖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