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活动单导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让职业学校的职业性特色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具体从整合职业化教学目标、创设专业化活动情景、打造个性化活动单以及倡导多样化评价四个方面探讨了导学模式下语文课堂职业化的体现和实施。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职业性;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在学科体系课程模式下,教师在传授、灌输知识过程中只是关注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多少,不考虑学科和专业的关系。因此,不能体现出职业学校语文课的特殊性,即职业性。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职业学校语文课职业性导向不明晰的问题。它通过对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活动单导学是一种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之上的教学模式。作为解决职校语文教学困境专门设计的创新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职业性的需求下有了新的诠释:(1)“任务单导学”模式以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主,同时兼顾职业的需求,同时完成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2)“任务单导学”模式中语文课的教学在必须掌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职业方向适当减少(降低)或增加(提高)学习的内容(难度)。(3)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下,语文课堂应根据职业需要,主动向专业知识方向贴近、延伸、拓展,恰当地渗透初步的相关专业知识,为学习某些专业知识做好基础性准备。具体实施如下:
一、整合职业化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但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的限制,学校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开足所有课程。因此,弥补缺失的重任只能具体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其主要表现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即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教学目标的多元性特点为语文教育的职业化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009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育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小说中通过细节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会联系作家及时代背景正确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之外,还要求学生从职业人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主人公的“品质”,构建现代社会生存下的正确职业观,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二、创设专业化活动情景,激发参与热情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活动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一般来说,每一个课题中设计3~4个活动方案,每一个活动方案里面还可以有若干个子活动组成。如此持续的、高强度的活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从而影响活动的展开和实施。要提高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效率,就必须首先改善学生的外部环境,即创设学生所熟悉、向往的职业或专业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实施方面,也曾提出要注意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创设与职业活动相似的情景。创设生活情景,给学生有广泛的参与机会和思考空间,更应突出职业性的特色。例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在专业上更注重现场言说交流的能力,因此,本人在给学生上《梅园新村之行》的时候,采用了情景模拟法,以“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让你去采访周恩来,结合课文背景材料设计一段访谈对话”作为教学线索,将语文学习和职业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打造个性化活动单,凸显语文实用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开展,关键是要看如何选择什么样的活动作为目标,以期培养学生能力。在职校,学生的职业化是其最为明显的特点。不同的专业对文化知识、能力的需求不同,在设计活动单时,要考虑专业以及专业学习的需要,以深浅、宽窄、难易、先后等原则选择教学,做到“一专一单”,如,教学同一篇课文《再别康桥》,针对播音与主持专业设计的活动单,侧重语音的准确发音和有感情的朗读;而针对平面设计专业设计的活动单则更侧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提高。这样将活动单的设计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密切相关,强调学以致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倡导多样化评价,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评价激励是“活动单”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保证。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为了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让职业化的特色在语文课堂上大放异彩。活动单导学课堂急需呼唤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从分数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增加应用能力的评价,加大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评价分量。此外,还要重视情感、态度的评价。如,学生课堂活跃程度,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状态、小组合作中是否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通过评价的导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和相应的职业意识。
总之,作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利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新平台,结合不同职业的培养目标,把语文学科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于一体,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志刚.“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探析[J].职教通讯,2012(3).
[2]袁玥.“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J].江苏教育研究,2009(30).
[3]郑开炳.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凸显职业化特色[J].中国教育探索学刊,2010(4).
[4]缪小梅.中职语文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与思考[J].教育改革,2011(12).
(作者单位 江苏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