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2-12-29 00:00:00宋惠兴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一些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和观察,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用巧妙的问题设置,让学生能够积极去思考并解答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此外,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可以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生动形象、简单易懂,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供便捷。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实验;讨论

在情境问题的创设上,要充分结合教材知识,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实际运用型情境

初中物理作为与生活十分贴近的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际运用型情境,会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例如,在学习“浮力”课程中,教材的例子基本上都是局限在船漂浮在水里,皮球浸没在水里能浮起来,这些例子都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法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课堂中,通过设立结合实际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可以结合学生在吃胶囊药丸的事例,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有些学生在吃药片时,把药片放在嘴里,喝水仰头就可以把药片咽下去。而在吃胶囊药丸时,根据这种方法缺压不下去,这是为什么?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主要是由于浮力的作用,胶囊在水里向上“跑”,因为是受到了水向上的浮力。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把胶囊去掉,只吃里面的药粉,但这将让人很难下咽。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在吃胶囊药丸的时候,学生低头咽下胶囊。当学生低头时,口腔里的水位于喉咙的下方,虽然胶囊在水里受到浮力的作用,往上漂浮,但当胶囊达到喉咙时,学生只要往下咽就很容易把胶囊服下。所以,学生很喜欢用这种方法吃胶囊药丸。

通过这种相对直观、感性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了解到物理相关原理。由于初中生,对于一些问题往往不会进行仔细的观察,也不会有较深的观察和分析,通过教师设立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使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问题。

二、创设实验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主要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学习原理和规律,可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实验的一些环节,创设一些与实验教学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实验教学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浮力”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理解到浮力的相关因素,认为和物体的体积、密度有关,或者认为与物体的形状等有关,这些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及时更正,就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的深入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轮船为何能在大海里航行,而铁片却无法在水面上浮起。教师先让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思路,然后通过结合实验,进行相关原理的演示:在烧杯中,装上一定程度的盐水,首先放入小木块,小木块会浮到水面上;然后放入铁片,铁片沉入到杯中;再放入一个鸡蛋,鸡蛋又浮到水面上。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种现场出现的原因,为何同种液体对不同物体的浮力不同,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解决,找到正确的答案,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所在。

通过这种实验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步骤有很仔细的观察,而且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更加充满兴趣,这种情境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调动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设层次型问题情境

对于问题的设计,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问题,照顾到各个阶段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情境的创设,对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通过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物理课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这种层次型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已学到的知识但仍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层层设置,达到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这类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四、创设讨论型问题情境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讨论型问题情境,故意设置错误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念,并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讨论交流,使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在讨论中高度集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有些教师也经常运用这种方式,在教学中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等,虽然学生一起回答,但并不是真正地积极参与,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于问题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让学生指出分析问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要适当的鼓励,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在谈论中,相互吸取好的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计划,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找到两者的切合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养成探索求知的精神,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成为知识与能力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和平.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建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2]王海琴.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