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课堂教学,几乎每课必有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赛讲课等。让人觉得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没有学生的热热闹闹就不是一节好课,说不定就会被视为“异端”,会被一棍子打死。于是,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能处理好,它能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为此,笔者建议:小组合作要三思而后行。
一、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时间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没有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就没有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生就不能主动、全面地参与,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和独立交流之间并不矛盾,它们是一对统一体,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我们不能只追求动,而忽略了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学生个体不能完成的问题再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学生的汇报,师生的共同交流,教师再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总结,合作学习的效果才能被显现出来。
如,“圆锥体积的公式”的教学,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材料,水、水槽、沙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猜测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然后进行探究圆锥体积的公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的先比较,再装水、沙等,积极性非常高。过了一会儿,教师示意学生合作探究停止,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演示验证,把原先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完全抛在了一边,这只是形式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这样会让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迎合,甚至会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二、具有小组合作学习价值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练习题中有一题:有一个正方体,每相对的两个面分别写上1、2、3,要求做30次向上抛的实验,记录1、2、3朝上的次数,为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计每一小组4人,其中一人抛,另外3人分别记录1、2、3的次数,学生的实验兴趣被调动起来,然后请每一小组选一 人汇报结果,再把全班10多个小组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通过多组数字说明1、2、3朝上的规律及可能性。
三、照顾小组合作学习主体
在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成绩“优”的个别学生主宰小组合作学习,其他成绩“平平”甚至后进生只是看客,或者听、或者不听,甚至在做和想其他的事。汇报交流时充当演讲者的一般是小组中的佼佼者,这样几次合作下来,不断地巩固了他在小组内的地位,每次发言,他当之无愧地代表大家发言,为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专门请几个小组中的其中一个小组人人发言,有时还要请个别反应较慢的学生发言,让他们在一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就知道大家要共同协作,强势带动弱势,让学习弱势群体也有想学的需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优势,尊重别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一些与人交往、共同讨论等合作技能。一是意识到“我”与他人,尤其是和老师是平等的学习者,二是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完成共同任务中所承担的责任,能意识到“我”应是一个积极的发言者和虚心的倾听者。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理念,并不是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的新生事物,它在新课标颁布之前甚至更早就已经存在了。小组合作学习能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享受合作的乐趣。但小组合作学习绝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也并不是每课必有,我们不能忽略其他教学方法的价值,教师的教学过程其关键仍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新沂市港头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