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型五环节”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012-12-29 00:00:00裴艳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将基础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反复实践课改,不断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论证,我创设了“双主型五环节”课堂教学法。所谓“双主”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趣、导行、导思、导学);所谓“五环节”是指: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展示—精讲点拨—反馈拓展。这一模式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下面,我以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例,具体做教学介绍。

一、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是通过设置新颖、鲜活、有趣的话题、情境和富有悬念的疑问,让学生在产生浓厚的激情与兴趣之下走进文本。历史的导入方法很多,如,故事导入、诗歌导入、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歌曲导入等。我在本课设置的是歌曲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闻一多的《七子之歌》,这首歌表达了澳门人民思念祖国和渴望回归的心情,带着这涓涓思乡之情让学生走进本课的学习。通过有趣的导入,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积极走进文本。随着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由教师确定目标导向,学生依据目标自学。在“思考提纲、提示、自学题”的引领下,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初步感知、钻研、探讨文本。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自学题是:(1)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_______(人物)提出了_________的伟大构想,其含义是______,这一构想最早是为解决_____________而提出的。(2)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_________,澳门回归的时间是________;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这样的“知识串联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条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

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与提醒学生对自主活动内容进行充分个性化的研读、思考、批注、查阅有关资料和圈点勾画等自学能力养成,确确实实地把“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合作展示

合作展示就是教师先设疑,学生讨论质疑,师生共解疑。以小组合作形式互动展示,通过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等多边交流对文本进行加深理解。这一环节的操作分三步走:第一步:组内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明确答案,解决疑惑;第二步:先独立思考学案的合作活动内容进而组内交流;第三步:组间交流,全班展示。如,这课我设计的问题是:(1)香港、澳门是如何被列强割占的?(2)英国为什么同意中国收回香港、澳门?(3)近代香港、澳门被割占,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归,你得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小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在小组合作阶段,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引领或个别指导,如果学生提问,就给予指导。也可以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记下学生的问题,对重点进行点拨。通过这一环节的合作展示,教师深入学生,最大限度地发现并记录学生暴露出来的疑难问题,从而确定“教”的针对性。以下将由教师精讲点拨,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是教师在吃透课标、钻研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审慎取舍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讲,在学生思维出现障碍的地方讲,在学生思维达到高度时讲。也就是要讲在最佳期,要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丰富、深刻。

如,我在这节课中设计的精讲问题是:(1)中国能够收回香港、澳门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了。(2)历史启示。(3)为什么在香港、澳门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这一环节大体安排8~10分钟左右。教师在精讲点拨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1)精讲点拨时要胸中有数,准确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2)精讲点拨的语言、内容要精。(3)精讲点拨应具有针对性。(4)精讲应具有启发性。(5)在教师精讲点拨的全过程中,针对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点,设计问题是关键,思路分析、技巧和方法的点拨是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教法、学法融为一体,优化了教学过程和结构,使教学节奏明快,氛围活跃。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五、反馈拓展

反馈拓展即反馈总结、拓展提升,在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后,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做题技巧及方法,归类形成专题,总结形成规律。

本环节是课堂的结束阶段,知识总结,纳入体系;方法总结,变“学会”为会学。主体可以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强化,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或对文本知识的拓展,设创新思维题,埋下创新的火种,将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超越文本,激发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也可以转变角色,主体是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教学的流程、教学内容及学习所得。

学无止境,探无尽时,虽然这一教学方法经过了“实践—反思—完善”,但还需要通过大家去“再实践—再反思—再完善”,经过专家同行的进一步升华,才能成为更高效的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 灵石县南关镇南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