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初探

2012-12-29 00:00:00徐靖予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摘 要:“律动”又叫“听音动作”。“律”代表音律,“动”则是活动,律动即:用音乐代表语言指令幼儿活动,如,起立、坐下、开始、结束、走、跳等,都可以用音乐来指令。还可以用音乐让幼儿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开汽车、小鸟飞、小兔跳、小鱼游等,小朋友们非常喜欢这种音乐中的各种活动。律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儿音乐欣赏和舞蹈活动的能力,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音乐;律动;教育价值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培养的目的。我一直相信音乐律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律动能给予幼儿美的感受、美的情操、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所以我开始关注幼儿园音乐律动的教学。

一、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律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律动大多用于艺术领域教学,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增强幼儿感受乐曲的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美的情趣,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但是忽略了律动在其他领域的教育价值。

二、音乐律动在幼儿教学中的教育价值探究

律动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情感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更自主的表达。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调的高低、段落的划分等。跟随音乐的身体律动还能培养幼儿听觉的专注力以及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动作反应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力等。动作还像一座连接感性和理性的桥梁,能帮助幼儿理解音调的高低,感知音乐的开始和结束,这些都可为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

三、科学合理地创编音乐律动

在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由易到难的教学能保持幼儿主动参与的热度,启发幼儿情绪、联想和想象。幼儿不会因觉得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因觉得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小班幼儿对音乐高低、强弱、快慢的辨别力差,节奏感不强,动作的协调性也差,因此,先要从拍手、点头等最简单的动作教起,接着再教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如,打鼓、吹喇叭等,最后教幼儿走步、碎步等基本动作和鸟飞、兔跳等模仿动作,使幼儿在简易而有节奏的动作中逐步理解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中大班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辨别能力,动作也比较灵活、协调,他们能根据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动作,并能在集体活动中调整自己的动作。从易到难的过程孩子们才会感到亲切、易学、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们以后进行活动时,就会情绪欢乐,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律动作为一项创造性活动,提倡的是唤起幼儿的联想、想象,让幼儿自由地创作。但由于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这就需要老师有一个良好的引导策略:既不代替幼儿思考,又能使幼儿得到适度的帮助,同时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律动教学中,应提倡教师提供适宜的歌曲让幼儿先进行自由创编。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表情,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表现点,将自己的经验和幼儿的经验相融合,有选择地对幼儿稍加点拨,从而引申和扩展出新的动作。比如,我在进行律动《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活动时,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请幼儿自由地创编。孩子们有的在开心地走路,有的听到停顿音乐就不停地回头左右瞧瞧。当音乐达到高潮时,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小老鼠粘到泡泡糖了,怎么办啊?”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很快进入新的创编,有的从脚底拉出泡泡糖,有的从大腿上撤泡泡糖,有的还从屁股上拉啊拉的。这时我再提醒他们听有个回转音的,代表什么意思,像不像泡泡糖太黏了,小老鼠拉着拉着又弹回去了?小朋友们又开始新一轮的创编……在此轮创编中,他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充分的想象,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总之,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希望教师能以音乐感受、表现为切入点,激起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引导幼儿快乐地参与,将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大胆地表现出来,帮助幼儿在丰富的体态律动游戏中提高音乐素养,发展艺术能力。我们期待能通过律动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活泼有趣的活动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全面的艺术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