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有的是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无话可说;有的是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知识混在一起杂乱无章,要用时“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有的是不善于语言的组织表达,好材料做不出“好菜”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快速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呢?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并将积累的素材和相关的知识归类记忆,以方便写作时取用。
一、素材的积累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天把积累的词语、成语、文章精彩片断、名人名言、古诗文佳句等等用卡片整理下来,在班上经常交流评比,看谁整理得最好,内容最多。对于卡片上积累的内容,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作文或片断练习中去。长期坚持这样做,卡片越集越多,脑子里积累的素材也就越来越多,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就会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广开素材积累之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分门别类、一点一点地积累记忆,这样才能在写作时快速地从脑子里调出来,从而方便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思的积累
作家刘厚明强调:“写作是一种能力,凡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好比游泳,不跳到水里去练习,就永远不会游。”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是一种省时高效的理想作文训练方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它有以下优点:一是省时,一般三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一篇作文的构思;二是可以一题多构,方便优化。通过比较、修改,从而选择较好的构思进行行文,而纸上修改无法收到大脑修改方便、系统、全面、深入的效果;三是适应性强。脑中作文便捷灵活,稍有空闲,即可迅速成篇,偶遇灵感便能迅速捕捉,不像纸上作文正襟危坐,需要占用整块时间,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所,有时还受到兴趣、心境的影响、干扰,常常搜肠刮肚而难以句成篇立。
只有平时长期进行作文构思的训练和积累,才能在写作时迅速完成构思,拿出作文提纲来。
三、语言运用的积累
我结合课文教学,设计了“拓展文本,学以致用”的连词组句、连句组段的练习。从课文选词、连词、组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挑出优美的词和富有哲理的词,分门别类地做成词语积累卡片,然后确定一条思想主线,分类选择词语连缀扩展成句,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好、写美、写出情境、写出哲理。
我还布置学生将课文中较长的童话改编成较短的故事(或短剧),并在语文活动课上演出;续写戛然而止的课文结局,写读后感,然后组织作文交流评比等等,既丰富了语言积累,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归类积累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平时积累完成得较好,但是一到写作时就不知道怎么用了。仔细分析原因,那就是只知道机械记忆,对所记忆的作文材料没有整理分类,积累记忆的东西在脑子里就像一团乱麻裹在一起,要用的时候理不出头绪。因此,我们在平时积累和记忆时,就要教学生分类积累、分类记忆,待到写作时才能迅速拿出来,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