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消费是个人行为,但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因此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消费误区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
一、研究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意义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观误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建立节约型社会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科学贯彻与落实,也是现代化社会得以长足发展的内在需求。
对当前我国大学生消费观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念,提高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带动大学生群体健康的发展,推动节约型社会的早日实现。
二、大学生消费观的误区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生活环境共同决定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大学生消费观的误区:
1.虚荣心强,攀比消费
攀比消费是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一个很明显特点。大学生平时在校园中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会受到相互的影响,他们消费时受自己所处环境的影响,往往会采取和别的同学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推崇物质消费、追求享乐的思想,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形成了攀比的心理。不少同学都认同及时行乐的观点,在日常生活消费中,不顾自己家庭条件是否允许,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使用一些价钱不菲的时尚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PSP、MP5等。购买高档名牌商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从而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成了不少大学生的陋习。
2.思想前卫,追求时尚
新一代大学生的消费已经超越了温饱的水平,赋予其更多的功能。作为有文化、有追求的年轻一代,他们希望通过消费上的前卫、时尚和新潮展现青春的活力,显示自我的能力和价值,以便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并处于自己最“自由”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我们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追求新异,追求光鲜,都害怕自己落在潮流的后面,总是希望用不一样的消费形象向其他人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因此,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无固定工作、无收入、无稳定还款来源,这“三无”原因使得大学校园一直是银行发行信用卡的禁区。但近几年来,随着信用卡业务的不断拓展,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开始涉足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是整个社会消费的中坚,更是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客户。
3.非理性消费
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由于是第一次能够完完全全掌握自己手中的钱,所以很多人花钱都没有规划,大手大脚地乱花钱。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得惊人,一些有用没用的信息也大量地来到我们身边,对社会懵懂的我们常常会看不清现象的背后,从而产生一些一时冲动的消费,因此,我们理所当然地也要为这一时的兴起而付上一笔学费。然而,多数同学没有正确的消费观念,也没有合理的消费目标,盲目消费。有的同学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或者攀比心理,甚至节约自己的基本生活费用,不惜以身体健康为代价。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做筹码,我们将拿什么去拼搏、去奋斗。因此,培养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理财能力,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其消费观念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其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正确消费观的形成,需要教育者的正确引导,需要大学生本人的自省,也需要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纪淑波,刘艳,张宁.校园“新三样”折射消费观走样[N].中国改革报,2007.
[2]卢嘉瑞.消费主义在中国:表现、危害及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04).
[3]程艳丽.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