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导游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2-12-29 00:00:00徐在林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摘 要:淮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是淮安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导游作为“旅游业的灵魂”,对其生存状况的研究对淮安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旨在通过对淮安市导游队伍的现状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淮安市;导游队伍;现状;对策

2010年,淮安市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2010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了1 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2012年“五一”小长假,我市各主要旅游景点人数爆满,共接待游客34.67万人次,同比增长26.9%,这一切都要得益于目前淮安所独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俗话说:“景点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导游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我市导游队伍的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市的导游队伍建设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淮安市导游队伍的现状分析

1.导游总人数持续增长,一线导游人数却在减少

旅行社是现代旅游接待工作的轴心。而旅行社接待服务中处于第一线的关键人物则是导游员。从国家旅游局2011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截止2010年底,全国导游人数为590 181人;旅行社所属导游员有241 223人,占全国导游员总人数的40.87%;导游服务公司所属导游员有348 958人,占全国导游员总人数的59.13%,比旅行社所属导游员多107 735人。江苏导游人数为全国之最,总数为535TWywbK6XTxpkhlqDfbX7Q== 986人。根据淮安市旅游局和淮安市导服中心的在册统计,已通过导游考试的人员大致在7000人左右,淮安导服中心的注册人数在5000人左右,而活跃在旅游一线的导游仅在3000~5000人左右。

2.兼职导游人数过多,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淮安导游队伍中一类是专职导游员,另一类是兼职导游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淮安各旅行社在导游人员配置上专职导游和业余导游的比例严重失衡:40%左右的旅行社专兼职比例在1∶1.8, 有的旅行社专兼职比例在1∶2,甚至更高。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旅行社都习惯了聘用业余导游员,过多的业余导游员则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导游学历水平低,培训机构弱,素质难提高

淮安导游队伍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占58%,大专、本科学历占42%。优化导游人员学历结构,提升导游员服务水平和大专以上高学历导游员比例依然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市导游培训缺乏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培训教师往往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领导或是旅游高等院校的教师临时充当,授课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培训效果有待加强。

4.导游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导游人员普遍存在较为频繁和广泛的跳槽现象,极个别旅行社年度内出现了80%导游人员的大换血。外出大部分流向南京、苏州、杭州等旅游发达地区。据介绍,外出人才平均薪金要比在淮安高三倍,我区导游收入明显比不上外地导游。这种不稳定性广泛而长期存在,并影响到旅行社用人机制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困难。

二、淮安市导游队伍现状成因

1.导游工作较低的技术含量造成“持证不导游,导游少持证”。

笔者从市旅游局获悉,我市报考导游资格考试的人数以20%的速度逐年递增。随着这几年导考门槛逐渐降低,导游成分出现社会化的趋势。社会人士如教师、干部等,特别是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纷纷前来报名。由于文化程度提高,他们通过考试比较容易,因此占持证者数量的比重很大。然而,这些考生很多都没有从事导游工作的意向。所以出现了考试通过率上升、导游人数增长,但实际对旅游事业的真正促进作用在减少的现象。

2.导游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导游无归属感、认同感

我市的旅行社大都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由办公室代为处理人才招聘、工资待遇及劳动合同,缺少职业培训、岗位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导游员对旅游企业的认同感、幸福感和职业前景预知无法产生。

3.旅游行业竞争激烈,“互挖墙脚”现象严重

旅行社之间的激烈竞争,频频对竞争对手的业务骨干孜孜以求,纷纷抛出带有优厚条件的橄榄枝,是造成导游无序流动的重要诱因。由于导游既带团又跑业务,每个导游员手里都有一批客户,所以挖对方的导游成了抢夺旅游市场的手段。

4.本市导游正常收入低,部分导游灰色收入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由于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导游的工资一般在1500元左右,明显偏低。部分导游存在着欺客宰客行为,而对这种行为的监管,目前还很难实施。

三、淮安市导游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摒弃落后观念,帮助导游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上对导游职业的一般看法,认为导游是吃青春饭,导游队伍内也存在这样的认识,导致导游工作中存在短视的看法,学习知识、提高服务水平的学习氛围差,争先进当模范的争优意识差,人员流动性大。要提高导游整体服务水平,就要制订导游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长期的从业愿望和提高职业的满意程度。

2.借鉴扣分、扣证制度,推行导游积分制管理

组建有力的旅游执法队伍和社会监督队伍,开展高密度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检查。在旅游局为导游人员建立信誉档案,实行严格扣分、扣证直至除名公告制度,切实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与监督,迅速建立和完善专职导游和兼职导游两套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对兼职导游,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的要求,成立专门的导游服务管理机构实施管理,并承担对兼职导游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训和奖罚清退的管理责任。

3.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提升导游的积极性

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创设科学、合理、公平、正义、秩序、效率的制度环境,促进旅行社行业的健康发展。改革不合理的薪金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提高导游员的物质待遇,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如增加薪金、增加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的缴付比例、 公费进修学习,让自由职业的优秀导游可以享受到稳定职业的待遇,改善导游的生存环境,使其无后顾之忧。

导游队伍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广大导游的自身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全社会的认同和所属企业的配套改革。只有提高导游的职业地位,关注其职业成长,完善其职业激励机制,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创设合适的环境,才能加快提高导游的自身素质,服务于旅游行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忠.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96-99.

[2]侯伟红.导游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产业科技论坛,2008(7):231-232.

[3]黄雪丽.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11):139-140.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