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寿命平均为70多岁甚至更长,比解放初期增长一倍,这与人们的锻炼意识增强,养成较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这样可以缓解焦虑、压力等,降低患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危险,可以提高人的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等,增强人的免疫力。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目前大多数锻炼的人群是中老年人,而都限于走走步、转转圈、跑跑步,像将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舞作为锻炼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还有一部分人没有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只要有时间就坐着玩点小牌。长此以往,腰椎、颈椎等疾病接踵而至。这时候想锻炼不晚,但关键是锻炼什么。打球吧,上学时就没有认真学过,也不感兴趣。跳舞吧,没这个细胞,也怕别人笑跳得不好。那就只有转圈圈了,可时间长了觉得枯燥无味,没意思,不能持之以恒。如果教出来的学生将来一项体育技能都没掌握,只知道玩,更别谈终身体育意识了,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有责任。
课标实施初期,由于对课标理解不够,只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而忽略了教会学生技能。比如,推铅球教学,只要求学生模仿投,不要求掌握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篮球教学只教但不管教会,导致学生打篮球动作不标准,以后想纠正都难。近年来,我重新拟定了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必须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
我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的:
一、课前认真备课
1.目标清晰、简明
备课时制订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内容适量、适度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3.教法灵活、恰当
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把spQEJgkA8yFab6eBDaM2/w==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哪些内容难于理解,然后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帮助他们学习,这样会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课中目标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发展学生的鲜活个性,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组织能力、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发展的意识。
三、课后总结反思
任何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上都会存在不足,都会产生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把这些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如,失败的动作示范、搭配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难点、挫伤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措施、不合理的体育器材摆放、错误的保护位置和方法、不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等都作为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在课后进行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成为吸取的教训,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总之,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努力让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老师教了而自己没有学会,平时没有锻炼的习惯。不要等到中老年有病了,才想起需要锻炼后悔莫及。现在健身俱乐部蜂拥而至,健身广场层出不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并带动身边的人行动起来。我们的生活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阳光,将锻炼意识伴随自己的一生。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