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局和县进修校开展的“构建双效课堂”的活动中,在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提倡使用讲学稿教学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抓好课堂的有效教学。要组织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符合中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就得努力工作,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我们会逐渐地建立起有效的课堂教学。
为建立有效的教学课堂,我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和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想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确实是学生学知识、长能力的内在动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内部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在地理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备课时收集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同时每节课前,给学生一分钟的课前小故事演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的培养有直接的,还有间接的,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无疑就会让学生觉得是一种学习的负担,孩子年龄小,没有什么高瞻远瞩,也不清楚地理学科的知识对于他们将来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只顾眼前。所以,孩子们不由自主就会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语、数、外是中考科目,就会激发他们喜欢做数学题、喜欢背古诗词等,这就是直接兴趣,即由于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所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即对这种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感到需要而引起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讲,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都是必要的,没有直接兴趣,学习便成了沉重的负担;没有间接兴趣,学习活动就难以长久地坚持下去。间接的兴趣是靠培养的,例如父母的奖赏和老师的表扬以及作业本批注一些激励的批语,上课提问时使用礼貌语言等等,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二、认真钻研教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要肯花时间去精心钻研教材,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抓住本课的教学目标,抓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充分利用45分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课堂才会变得精彩而有效。
三、特别关注学生
我们知道,班级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基础的好坏,接受能力的强弱,思维的活跃程度,情感、想象力是否丰富,加之性格的差异等等,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模子。为了获得课堂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我们应多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时,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作业分层次,分为基础篇、提高篇、加强篇。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种多样,激发学生兴趣,尊重他们的不同情感体验。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四、精心研究教法
方法有好差之分,能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才是好教法。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法,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我们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