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行为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对话的关系,这种对话使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的目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得,还在于精神的生成与意义的建构。师生对话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是对学生精神生命发育的一种尊重、唤醒、理解、引导,是一种生命关怀的方式。
一、对话,真情的蔼蔼交融
对话过程的本质意义,不在于表面的对话活动是否热闹,而在于这种对话是否真正触及彼此的心灵。对话,首先意味着平等。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坦荡的胸怀,蹲下来与孩子对话,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与教师零距离的接触中进行心灵的沟通。这样,师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相互慰藉。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的愉悦,学习的乐趣,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无拘无束,倾诉彼此的困惑,交流彼此的思考,分享彼此的情感,从而达到一种真情的蔼蔼交融,获得一种心灵的慰藉。
在《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讲解将结束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习: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句话的理解。孩子们思维活跃,其中一个说:“我们的班级就是这棵大树,每个同学就是树叶,都在各自的小岗位上为班级服务。”我对孩子竖起大拇指,扬声称赞:“说得好。绿叶为大树而生,你们则为班级之荣而行。”一个孩子又说:“学校把21个班级结为整体,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位置。”又一个孩子说:“家把我和爸爸、妈妈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有各自的位置。”这时,我发现班里的一位小男生眼圈儿红了,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我走上前,他站起来低低地述说着:“爸爸妈妈离婚了,我没有幸福的家了……”教室里一下子变得异常安静,同学们都静静地望着我。我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你知道珍珠贝吗?如果有沙子,什么的杂质跑进贝壳里,它就会分泌珍珠质把它们包起来,最后形成美丽的珍珠。孩子,不要难过。在生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不顺心的,只要你用坚强、善良包容这一切,你的内心也会长出这颗颗夺目的珍珠。”既有肢体语言——抚摸,又有自然语言,师生的真情得到蔼蔼交融,学生的心灵得到深深慰藉,交融抚慰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同时交融抚慰着全班的孩子的心。
二、对话,智慧的脉脉启迪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更深地去设计话题,更深地促进师生对话、互动,从而向更深度发展,更深地追求文本语言所蕴涵的思想、情感,撞击文理交汇点,启迪学生智慧。智慧不是知识,所谓智慧,它是看到小溪中一块普通无华的鹅卵石也能想到这鹅卵石背后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对话,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对话的意义在于它的每一个当下,对话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师生本有的思想、激情、智慧的澄明。如果对话只是盯住最终的结果,那么你的对话很可能失去对话的意义。
《第八次》一课结束后,当学生被布鲁斯顽强、勇敢、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打动时,我及时提出了一个话题:“假如布鲁斯率领的军队第八次抵抗失败了,第九次失败了,第十次也失败了……又假如布鲁斯在战斗中最终牺牲了。你会有什么想法呢?”这一话题一抛出,就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小手高举如林,师生间的对话向着深度延伸。“第八次失败了,布鲁斯一定还会进行第九次抵抗!”“布鲁斯还会进行第十次抵抗,因为他在蜘蛛的身上学到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精神!”“布鲁斯还会进行第十一次抵抗,直至胜利!”“假如布鲁斯牺牲了,苏格兰人民会勇敢地站起来,他们就是千千万万个布鲁斯,他们会团结起来抵抗敌人,直到胜利!”多美的语言,思想已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脉脉智慧在学生脑海喷涌。可见,好的对话是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你在每节课上能点拨一下,春风化雨,耳濡目染,孩子的人生智慧在不经意间就会被轻轻敲开了。
三、对话,价值的层层去弊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课文完美的结构被肢解得支离破碎,丰赡的美感被弄得索然无味,学生阅读的兴趣也随之渐渐消失了。这时唯有对话,思想与思想的撞击,观点与观点的交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能深邃。对话还应做到步步提升,而不是原地踏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不能面对看似很普通的对话,把其中的价值一点一点挖掘出来。
《青蛙看海》课文讲解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对话:
师:小青蛙,你登上了山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想感谢谁?
生:我想感谢苍鹰,有了它的指路,我才能登上山顶。
生:我要感谢松鼠,是它给了我支持与鼓励。
师:说得真好。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困难,也总会有很多朋友给予我们帮助,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师:小青蛙,你能登上山顶,除了有朋友的帮助,还因为什么?
生:我自己也付出了努力,勇敢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生:因为我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师:理解得很深刻!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光靠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自己脚踏实地一往无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到达理想的彼岸。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去弊”,让我们的对话有了理性思考的意义,这就不再是表面的,不再是就事论事、蜻蜓点水的,而是上升到了就事论理,这个理就是一种价值、一种文化,这才是对话的终极关怀。看一堂课本身有没有价值,就看这堂课有没有把文本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如果文本的价值没有挖掘出来,那么这堂课再怎么热闹,再怎么花哨,再怎么流畅,只能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生命的内在诉求。师生对话,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交换,还是一种价值的传递。对话过程的本质不在于表面的对话活动是否热闹,而在于对话是否真正触及彼此的心灵。对话,让师生在相互叩问、相互聆听中共同找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的生命变得敞亮;对话,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回归理性,走向情与智的融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