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2-12-29 00:00:00王旭东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心理学证明: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处在积极的状态,对学习就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探求知识,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才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数学素质也会越来越高。相反,学生处在消极状态,对学习提不起劲头,为应付考试或家长的压力而被动地学习,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数学能力就会显出较大的差距。由此可见,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将会事倍功半。

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成材的先兆,是创造性地学好数学的重要品质。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自觉地花时间、下工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下面谈谈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疑问,激发兴趣

在几何课上,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出示三根铁丝棒,问“以这三根铁丝棒为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吗?”学生答“能”,接着再换掉其中的一根铁丝棒,使其中两根之和不大于第三根铁丝棒的长度,学生这时发现不能构成三角形。教师继续问:“为什么有的三根棒能构成三角形,有的就不能呢?”由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该知识的兴趣。

二、以数学自身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使学生时时看到数学的种种魅力,给学生一种“数学奇”“数学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奥妙,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讲完全平方公式时,

由(a+b)2=a2+2ab+b2继续推导了

(a+b)3=a3+3a2b+3ab2+b3

(a+b)4=a4+4a3b+6a2b2+4ab3+b4

进而介绍三角形,指明了系数、字母之间的关系。学生也看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了解了我国古代在数学上的成就,最后指明这是我们高中数学的二项式定理的特例,学生听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其产生一种需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三、以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如,应用题中溶液的浓度问题,行程中的相遇、追及问题,底部不能到达的物体的高的测量问题,实际生活中利用场地的面积最大值问题,正多边形铺设地板等问题的解决,不仅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变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递信息的课堂结构为以学生为主的主动探索、师生密切配合的课堂结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如,概念教学,不要简单地只给出概念的意义或定义后就转入练习题,而应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归纳,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使学生通过尝试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火花

表扬与鼓励是提高学习兴趣的火花,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赏识,教师只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恰当的肯定,哪怕只是含笑点头,或目光示意都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力量,由此信心倍增,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设计好每个界面

界面需要插入恰当的声音、图像、视频,设置超级链接、人机交互、演示动画与文本等。课件犹如电影,生动有趣,明了易懂,引人深思,自觉参与。我们要写好初始脚本,设计简要概念、主要结构模块、课堂练习等,使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构清晰,界面调度灵活而又简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界面,插入声音、视频时要恰到好处,顺其自然地融合于教学之中。如,在开发“数形结合”课件时,我设计了运用此数学方法的四种类型:线段和与差、斜率、方程根的个数、实参的取值范围,以此界面作为调度中心,分别讲解相应的例题,这四种类型归纳起来既填补了教材的空白,又体现了此方法运用的题型,使学生在今后碰到相关类型的题目时能触发联想,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题经验,减少对数学题目的畏惧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数学的内容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枯燥的,但表达它的方式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都应该是生动的、多彩的。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触发点,对数学学习具有强烈而持久的推广作用。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