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明确要求。鲜明地指出培养学生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加强语文课的语感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出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做了一点尝试。
一、强化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直觉感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章,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鼓励学生读背这些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很重要的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具体做法如下。
1.语文教学一定要强化朗读训练
在琅琅读书声中培养学生语言的节奏感。朱光潜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在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确的描述,揭示了朗读训练对培养学生语感的作用。教材中有很多内涵丰富的精美文章,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有表情地潜心诵读,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内涵。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诗,只要指导好学生的朗读,对其中的感情理解了,主题把握了,就水到渠成了。
2.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教授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先指导学生阅读,让他们推敲、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想象、体会当时的背景和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主人公触景生情、吟诵抒情的感人情境,只有通过反复品读,学生才能实现和作者对话,和书中的人物心灵的契合。悟出作品蕴含的哲理,品读出社会现象。如,学习《孔乙己》一课时,让学生反复阅读,品味孔乙己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心理,在反复的品读中,学生才能把握这个人物形象。对小说的主旨自然而然地就能把握了,对封建科举制度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注重阅读积累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它是学生对语言的主观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产物,只能依赖于学生自己的感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王军曾说过,学生在小学阶段至少要读600~700万字的书。这也说明了阅读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1)摘抄积累好词佳句。(2)做好课外读书笔记。为了改变学生有书不读的情况,我让学生每一次回家读了课外书以后都必须做笔记。这样我就能检查学生是否把课外阅读落到了实处。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做笔记时应当先教给方法,比如摘抄、写感悟、制作卡片等。(3)背诵优秀诗文。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音韵节奏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多诵读古诗文。(4)课前推荐。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向大家推荐自己事先准备的一篇美文佳作。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效。
二、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语感
“语感要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感知。”叶圣陶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显而易见,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知识积累是语感的源泉。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实践经验有限,所以,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将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比如,《背影》一课,父亲给“我”买橘子时,过月台的动作,描写得kMDZQYYup7f6iOGagzwDhw==非常细致真实。父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泪下。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的祖父母或父母亲送你去上学或送你到外地,为你买东西或者反复叮咛的场面,请你也写出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共同感触,他们更深切地理解了作者的内心感受。思想上也受到了很大教育。
三、在想象和联想中培养语感
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因为联想、想象具有极大的跳跃性与自由性,可以极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间建立联系。想象的培养可以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让学生对事物的整体、层次、方位、形态、色彩产生真切的感觉。在朗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诵读,这样才能读出感觉来,读出美感来。如《紫藤萝瀑布》中有这样一句话:“这里春红已谢,……有的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闪光、挨着、推着挤着”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花朵盛开的活生生的动人场面,不能体会出为何叫紫藤萝瀑布。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花朵为了赶上最后的春光,急着盛开,开得多么欢快,多么无拘无束!挨着挤着推着,活生生地把花儿人格化了。学生在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花朵,正赶着去凑热闹呢!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语感
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它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它可以让跨越千年的时间和跨越万里的空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如,讲授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显示该词配乐朗读,学生在大气磅礴、撼人心魄的朗读中,感受到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心情豪放,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意气风发,视接万里,神想千载。神州万里,无产阶级来主沉浮的豪迈情感。此情境极易唤起学生心中的“情”来。在讲温庭筠的《望江南》时,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女主人公的一天,学生看后,不用老师细讲就能很准确地体会她细腻复杂的心理。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语感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培养才能见到成效。由于语感是一种不好量化的能力素养,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有心人。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铁富中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