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概念课堂引入的思考

2012-12-29 00:00:00陈迎淑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从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概括”: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打开,以若干典型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其共同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概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实例谈谈数学概念课的引入。

我认为在概念课的引入上,要树立起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观念,如果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对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产生需求,并主动发现新概念是最佳途径。所以,对于情境的设计,要结合概念的特点恰当地选取,特点不同,引入形式也就会存在差异:我们提倡借助生动、丰富的实际问题引入概念,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这样往往比较具体、形象,学生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从中提炼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但并非所有的数学概念都适宜用这种方法,比如平方根,我认为从数学内部的运算关系角度入手更容易理解,下面具体分析。

一、从具体到抽象引入新概念

例如,在讲线线垂直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观察教室或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再模拟出线线垂直的模型,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概括出线线垂直的定义,并画出直观图,即沿着实例、模型、图形直至想象的顺序抽象成正确的概念,再比如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列方程,然后观察这些具体方程的共同点,从具体到抽象归纳概括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案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一个秋天的风景画面,引出枫叶、蝴蝶、蜻c336dc7654f8bbf1b45ed4cbf5e2715a蜓等感知素材,再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指出:“物体的左右两边相同。”教师再让学生取出枫叶、蝴蝶、蜻蜓等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强化“按物体的一条线折一折,左右两部分完全重合”的表象,形成“对称”的数学概念。

分析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从感知开始的,而感知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直接制约着学生对数学概念内涵的准确把握。我们知道,本课的轴对称,是指沿着实物或图形的一条直线对折,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包括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等。而上述案例中,撷取的仅是教材中反映“左右对称”的素材,只有特殊性、典型性,没有一般性、代表性。学生容易将对称狭隘地理解为“左右对称”,把“左右两部分重合”当成对称的本质属性。就上例而言,除了反映左右对称的实物外,还可补充鱼(上下对称)、月饼(多角度对称)等多样化素材,促进数学概念的建立。

二、用类比的方法引入概念

例如,可通过同类项的定义类比地归纳出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通过类比分数得到分式的概念,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ef606583f1cbefc9d8d0fb0f1459d702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次函数等概念。作这样的类比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区别概念,在对比之下,既掌握了概念,又可以减少概念的混淆。

紧接着上述案例,在练习中,教师让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一学生说:“公路旁的花圃是对称的。”教师加以表扬肯定,其他学生受此启发,纷纷畅所欲言,教师只是不断地给予肯定,而学生只争着发表自己的想法,根本无意倾听他人的意见,更没有交流与思维的碰撞。

分析思考:新课程要求让数学回归生活,联系实际学数学,但并非意味着生活数学教学可以随意化。只有找准生活经验和数学思考的连接点,才能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上述案例中,教师让学生随意列举生活中对称的实物,学生在教师的“表扬肯定”下,说的都是远离课堂且难以直接触摸的“虚化”生活数学。因此,生活化数学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中思考数学,这样才能真正引发情感的共鸣与思维的碰撞。就上例而言,可以变虚为实,化远为近,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能联系到教室里的黑板、门窗、桌子甚至学生穿的衣服等生活化素材进行举例。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它的哪两部分会重合”,进而引发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能主动地议数学、思数学,从而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效。

此外,还可以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引入概念;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引入新概念。函数概念的教学一直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因其抽象性而令学生“望而却步”。函数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都要考虑到。教学时,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函数实例,在选择时要注意所选实例不仅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还要考虑到实例中要包含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地理解函数概念——从变化、对应到形成概念,继而概念辨析,分层次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概念的引入方式没有统一的模式,总的原则是通过教师创设典型、丰富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比较、综合等活动,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质属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入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问题导入、游戏导入、史话导入等等。

(作者单位 河南省安阳市光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