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化”潜入,润“语言”无声

2012-12-29 00:00:00邱虹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摘 要: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信息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独立存在,离开了文化的语言就失去了其实际的交际意义。同样的,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背景需要借助语言这特殊的符号来传达。所以,在英语课堂上,应该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渗透给学生有关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所学的语言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

关键词:文化;语言;跨文化意识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Language(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紧密相连。文化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我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单纯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培养三年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课堂关注的只是学生读得是否准确,很少去关注学生所说的话在这个场合、这种情境之下是否合理、正确。我们的英语教学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三年级的学生,许多教师认为对这些小孩子进行文化渗透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明白语言交际的场合、对象以及英语国家风俗,这对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也将大有裨益。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而完全地获得英语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切实而有效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三、培养三年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几项措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一些刚刚接触到英语的三年级小学生,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呢?结合PEP英语教材第一册和第二册,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借助节日,介绍文化背景

过年过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因为在节日里,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交际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例如,在PEP第一册Unit 2中有一个Halloween(万圣节)。中国的孩子对此都很陌生,也很新鲜。这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万圣节的具体情况: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前夜,即每年的10月31日夜晚,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当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他们有的披上漆黑的长衫,骑着“魔帚”,扮成witch(女巫);有的裹上白床单装ghost(鬼);有的戴上画有骷髅旗的帽子扮成pirate(海盗)。一群群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孩子手提jack-o’-lantern(空心南瓜灯),在月光照射下来到邻居家门前,威吓般地喊着:Trick or treat!如果某个成人不用糖果、零钱款待他们,那些调皮的孩子就说到做到:好,你不款待,我就捉弄你。他们有时把人家门上的拉手涂上肥皂,有时把别人的猫涂上颜色,这些小恶作剧常令人啼笑皆非。然后可以利用班队课的时间举行一个万圣节party,让每个同学制作一样自己喜欢的万圣节的面具,玩万圣节的特色游戏,来亲自体验一下万圣节。

又如,在西方节日Easter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传说,相信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相传是小兔子把复活节的彩蛋放在漂亮的篮子里带给人们的。人们在复活节把鸡蛋染成五颜六色,画上各种图案。再后来,出现了巧克力蛋,蛋内装满巧克力豆或其他糖果,外面贴上彩纸。复活节这天,人们互赠彩蛋,玩和蛋有关的游戏。在英国,教堂、学校或普通居民家,大清早便把煮熟的鸡蛋藏在树洞、草丛中或山石后,让孩子们四处寻找。在美国,最吸引孩子们的是在白宫前的草坪举行的“滚彩蛋”游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立夏”结合起来,让中国的孩子们也动手来制作彩蛋,开展有关彩蛋的游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还有的节日,比如Teachers’ Day, Women’s Day,可以结合我们生活中的具体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当Teachers’ Day 来临之际,可以教学生通过制作教师节贺卡,用英语在卡片上写上自己对老师的祝福来表达对老师的谢意。当Women’s Day 到来之时,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妈妈做一件好事,比如,以sweep the floor, wash the clothes, pour the water, etc 来表达他们对女性长辈的爱意。

2.通过比较,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在PEP第二册Unit 2中,有关于中西方饮食方面差异的介绍。中国人吃饭用的是筷子,而外国人吃饭用的是刀叉。其实,中西方饮食的差别远不只这些。教师在讲授这堂课的时候,可以适时进行相关的拓展。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的饮食非常简单,一般把晚餐当作正餐,而中国人在吃饭上要比他们讲究得多,往往中午就大菜大汤。外国人上菜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1)前菜和汤;(2)鱼;(3)水果;(4)肉类;(5)乳酪;(6)甜点和咖啡;(7)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吃饭时也要注意,使用刀叉时,应右手用刀,左手用叉。只用叉时,可用右手拿。使用刀时,不要将刀刃向外,更不要用刀送食物入口。切肉应避免刀切在瓷盘上发出响声。吃面条时,可以用叉卷起来吃,不要挑。中途放下刀叉,应将刀叉呈“八”字形分别放在盘子上。如果把刀叉放在一起,表示用餐完毕。当女主人为你添菜或添饭时,如果你还没有饱,还想再吃的话,千万不要装客气,要及时地说:“是的,谢谢。”不然下一次女主人再也不会问你相同的问题。如果你实在吃不下,可以回答:“谢谢你,我已经饱了。”这样一介绍,学生一下子感觉到吃的方面还有这么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将投入更多的激情到英语学习中,加深了对异国文化的理解。

3.熟悉不同国家以及他们的代表物,提高民族意识

在PEP第一册Unit 4中,有关于国家以及他们的象征物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不失时机地介绍Canada,USA and Australia的地理位置、人口以及文化,给学生看三个国家美丽的图片,如五大瀑布、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化和语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必须为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创造良好的内在条件。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多多渗透文化知识,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化差异和语言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在立足本国文化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有所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语言才是有血有肉的语言,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飞得更高、更稳。

参考文献:

[1]陆田森.“跨文化交际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2]朱媛.“小学英语教学也应渗透文化意识”.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

[3]禹明.“小学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华南大学出版社,2004(5).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邱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