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2-12-29 00:00:00吴志华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所以观察是指向性的。观察的目的明确,目标清楚,观察才能抓住重点,注意力方可集中到有关生物体,取得最佳的观察效果。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就应明确要求学生观察它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并指出细胞膜等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大清楚,要调节好光圈、光线的强弱控制要适当等,使学生按照这些要求去观察,减少实验的盲目性,提高观察效率。

二、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熟练性和创造性。在实验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分工制:4人一组实验,2人操作,1人观察,1人记录,然后对调,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做实验时,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然后让每个学生分别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操作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就能提高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在进行创造和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调整实验内容、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活动中,除按教材要求做完实验外,我还引导学生设计“先滴加碘液糨糊变蓝后放入37℃的恒温水浴中观察其褪色情况”的这一探究方法,比常规实验“先进行10分钟恒温水浴后,再滴加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不仅节省时间,还能使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化、动态化。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

四、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间接概括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必具的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观察蚯蚓的实验。我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得出正确结论:(1)用手指抚摸蚯蚓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2)蚯蚓的体壁是干燥的还是湿润的?这对它的穴居生活有什么意义?(3)蚯蚓运动时,哪一端最先移动?怎样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蚯蚓在纸上运动快,还在有玻璃上运动快?为什么?(4)用手指轻轻触动蚯蚓身体有什么反应?

五、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实验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在实验中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地共同完成实验要求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协商的办法去完成实验。

总之,在学生自主实验、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