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2-12-29 00:00:00李海明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0期

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初中现代文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的一些粗知拙见,现提出来希望广大同仁给予指教。

一、整体感知,明确阅读方向

多数初中生读完文章后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质疑分析理解文章,阅读文章能明确阅读方向是正确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前提。所以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懂得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的目标方向是不同的,质疑也就不同。

我们的阅读首先要通过第一遍的阅读来确定文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阅读的方向,也就是质疑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进而才会知道怎么做。

二、自主质疑,细做阅读批注

在第一遍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的阅读方向,学生就可以进行二读课文,分析文章自主质疑了。初中大多学生是学而不会思,思而不知疑,疑而不想问,通过本步训练学生自己读书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读、善思、多问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读书时用铅笔(探究后,不正确的可以用橡皮擦除,用钢笔或圆珠笔则不能擦除)在书上圈点勾画形成问题,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经过思考、探究的结果记在书上,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做好准备。

三、合作探究,释疑理解内容

在自己探究、自主质疑的基础上,接下来要大家合作探究疑难。四人小组将个人的问题在组内提出来,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留待班内合作探究。班内合作探究的问题,其他学生能立刻答出的简单问题,由其他学生解答;没有价值的或与本课无关的问题,教师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可以委婉地告诉学生课下解决;不能即刻答出并能体现重点难点以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从中筛选出来,大家合作讨论探究。

四、交流探究成果,理解主题

在做阅读批注、自主质疑的过程中,自己探究出来的文章的美和一些已解决的问题,在班内交流。这是对学生质疑过程中没有涉及的重点问题、重点知识的弥补,是对自己探究结果的检验,这样就能准确地理解主题。

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殿堂,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真正学会读文章的学习方法,达到“不复需教”的效果,从而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作者单位 河北省永清县曹家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