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点的日子谁先过

2012-12-29 00:00:00普沙岭
方圆 2012年13期


  截至6月19日,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份发布了2012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其基准线大多在14%左右。工资指导线是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企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企业以此作为决定工资增幅的参照标准。在上述10省份中,新疆和天津基准线最高,达16%,北京基准线最低,为11.5%,大部分涨幅比上一年下调。专家分析认为,工资指导线的增幅回落说明,今年整体工资增长情况将面临压力。
  这是一个信号。全球经济不景气,这是大环境;国内很多企业利润下降,这是小环境。大小环境搁置到一起,老百姓收入增幅降一降,似乎也是应有之义。但经不起推敲的问题是:经济大环境不佳,是不是必然得直接转嫁到工薪阶层身上?换句话说,如果不得不过相对艰苦一点的日子,那么这种“穷日子”到底应该谁先过?很多地方政府有没有先扛一扛“穷日子”,给普通工薪阶层撑出点空间的情怀?
  发此一问,源自日前在京城见到几个税务系统干部,都感叹“今年税收压力格外大”。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一个重要的税源受到挤压,多年轻松完成的税收任务完不成,有的甚至想出来“预收税款”的招数。
  然而,在开支方面,过惯了大手大脚花钱日子的地方政府,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财政开支依然巨大,公共服务承诺越来越多,得花钱,可央企国企那块在各种政策之下能收上来的有限,很多民企早已“鸭梨山大”;三公消费的享受还不想放弃,财政预算向自己动刀子比登天还难,结果只能是继续给税务部门施加压力。有些地方政府在中央一再强调楼市调控不放松的背景下,频频地向楼市伸出“橄榄枝”,根源就在这里。
  本来,在经济环境不佳与企业压力过大的时候,政府对企业减税、放水养鱼,是缓冲矛盾的关键举措。尤其在中国,多年来税收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营业税和消费税涨幅更是偏大,而营业税和消费税主要就是由企业承担的。
  这个时候适当考虑减一点,也能帮企业撑一撑,避免伤害到工薪阶层的升斗小民。遗憾的是,如果政府部门适应不了“穷点日子”,这种“缓冲压力”的逻辑链条就中断了——缓冲带没有了,压力会直勾勾从各个角度,冲击到最底层弱势群体身上。
  有一个严肃的问题或许值得各级政府好好考虑:这些年市场改革与经济高速发展,带给了各级政府非常丰裕的好日子,官员们习惯了高税收、富财政,对稍微艰苦一点的日子缺乏准备、难以接受,而大量的权力又掌握在他们手里,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转嫁出去,简直易如反掌。这会造成整个社会空间的资源倒挂,更与中央的民本精神南辕北辙。富政府、富财政,本不是天经地义的;创造一切条件富民众、富社会,才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在穷尽手段之前,请不要轻易说“百姓增收放缓”很正常。在“减税养鱼、藏富于民”上还有哪些招数?在节约财政、打击公帑浪费上还有哪些手段?在打破国企垄断、制止官僚损耗上还有哪些办法?
  这是更为关键的命题,也是当下各级政府最紧急的改革任务。希望经济压力、民生疾苦,可以为这种奋发进取提供一次契机。先民众之穷而穷,“穷”点过日子,应该是一个责任政府的基本伦理;如果老百姓在一次次勒紧裤腰带,政府却财大气粗做派不改,又如何让人心平气和、泰然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