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2012-12-29 00:00:00马智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语文教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应该将此作为核心。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培养创新能力的职责和任务,更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把握教育契机,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启发创新
  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是学生认知活动必备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着“相互示范效应”,情境教育是以创设情感氛围达到最佳教育教学目的的活动。只有营造出宽松、和谐、有序的情感氛围,才能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轻松愉快、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民主和谐,活跃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相互合作,双向交流的活动。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活跃其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的教学观念,从不同的思维角度,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还必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教师只有态度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产生崇敬、亲密之情,课堂气氛才会和谐美好。
  2 主体引导,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但传统的教学活动始终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的学习活动实质上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当教师在课堂上尽心尽力地向学生倾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时,教师自己认为是对学生负责,却不知,正是如此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学习热情渐趋冷漠,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形不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扼杀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潜能。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参与中活泼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去追求,主动去探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境界,并获得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3 角色转换,挖掘潜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新颖程度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经常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一般来说,转换角色通常有这几种方法:(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在学习中不断转换角色,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二、激励求异。积极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求与别人看法、见解不同的东西。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过:“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意思就是学习要像蝉蜕一样,扬弃陈旧,才能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敢于“求异”的品质,善于“求异”的素质。
  1 质疑问难,发展思维
  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节,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在教学中除了要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从而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常的质疑方法有以下几种:(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2)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3)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质疑;(4)引导学生在教学之后质疑;(5)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在不疑之处质疑。
  2 积极思维,另辟蹊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多思多想,使之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中,并且还要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变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要鼓励学生善于“另辟蹊径”。
  三、启发想象,拓宽思维
  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先导,是开掘创新潜能的前提和基础。想象力的有无以及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得到充分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日常教学是关键,我们必须抓住阅读教学的优势,并以此为突破口,持之以恒,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沃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大溪实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