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内容

2012-12-29 00:00:00周小英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曾预言:“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现在这一预言已经成为不争的历史事实了。而实验教学是研究科技、发展科技的前提,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大大加强它应有的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面对着“人世”,面对我国走向世界的重大挑战,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一向被人们忽视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把它从薄弱的环节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一、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必须转变实验观念
  据我了解,一般的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也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智力、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程气氛上,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和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转变实验观,要对实验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和科学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转变了,才会引起我们实验教学实践的转变和改革。
  二、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法反思
  1 合理制订实验探究目标
  实验探究目标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它也制约着实验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有合理的、明确的、细致的、可以量化的实验探究目标。说简单一些,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明确这个探究实验或这节实验探究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什么技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目标不宜制订过多,但要制订确切,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例如,有的老师只要是用到电流表的探究实验就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用到温度计的实验就提出“练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等等,这样提实验探究目标可以说是敷衍和应付。如果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中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就比较恰当,学生才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理当练习;若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的实验目标就不妥当了,因为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电流表学生已经使用很多次了,已经很熟习使用方法了,再提这个实验探究目标就没有必要了。
  2 探究实验教学因素的优化
  实验教学因素包括实验教师、学生、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环境等,共同构建了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实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创设适宜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说,实验探究课学生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是很高的。只要我们充分抓住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合理地组织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实验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实验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例如:在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液化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们可以把化学中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搬过来演示。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刚好在初冬季节,气温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对着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的玻璃呵气,不一会儿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上就会出现很多小水珠,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验分组中要注意学生的搭配,操作能力强的和操作能力差的搭配、基础知识过硬的和基础知识差的搭配。否则有的小组实验探究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有的小组却冷冷清清,一塌糊涂。
  在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注意各实验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器材是否有问题,各小组是否动手,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等),还要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帮助指导,还要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基础好、操作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次次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就达不到人人操作、人人动手的目的。针对上述情况,实验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可以这样安排:每次实验时,由实验小组组长任命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3 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基于对青少年思维特点的这种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去走”的著名观点。我常常把个别实验交给学生去独立完成(当然,不能把一些有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实验交给学生去自主完成),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自主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要肯定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当然,物理实验教学在新技术条件下还要合理有效地应用辅助实验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与实验的有机结合等,也要注重课外实验的开发。总而言之,实验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实验教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更重视实验探究,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实验。有的是课本上要求的实验,有的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可想而知,实验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没有一定数量、质量演示实验的物理课是不成功的课;学生实验开展得不完善的物理教学不能称其为合格的教学,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毋庸置疑了。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物理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