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理解感悟

2012-12-29 00:00:00余卫君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行为作文是新概念作文教学模式之一,顾名思义,行为作文就是让学生针对某一行为发散思维,各人根据自己的感悟而习作的一种作文训练新方式。行为作文与传统的命题作文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为作文是以设计展示一种行为为题,这种行为所具有的形象性、艺术性、简约性和含蓄性,能触发学生广泛的联想,找到自己极具个性的表达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构思,并情致盎然地作文。为了达到这一作文效果,我们做了很多尝试。
  一、积累——行为作文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要让学生看到某一行为能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有情要表,没有平时的积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注重过程。
  1 让“摘抄”显功效
  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它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引导学生有效地摘抄,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而且能广开思路,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个人珍藏本,除了自己给本子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外,里面都是他摘录的精品——从一个词到一句名言妙语,到一个个精彩片断,孩子们都拿它是个宝。每周五早上的读书会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争当评论家”——让学生评论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断;“争种姊妹花”——让学生按照所摘抄的精彩片断的特征进行仿写;“争造兄弟桥”——让学生把几个词语连缀成段,就像几个相同的桥墩共同撑起一座大桥。此外,通过朗读、编报、展览、交流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摘抄,不但资源共享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摘抄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不说加深了自己的“文学功底”,至少也能出口就妙句连篇。
  2 让“日记”助你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一天下来,坐在书桌前,把一天中感受最深的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如积累摘记能让你成为巧妇的话,那积累生活,就是让你有米可下锅。这样看到某一行为你会大发感慨,有话想写。因此,在平时,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如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坚持能每天写日记,还能有空去翻翻,让你的奇思妙想在行为面前瞬息生成,从而妙笔生花。
  二、理解——行为作文的过程
  在平时的行为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一行为。如作文时,教师端着一个茶盘放在讲台上,倒了些许茶叶在茶杯里,然后拿起热水瓶往茶杯里慢慢倒水,直到倒满。学生双眼盯着茶杯,时而疑惑地看看老师,可看到的是老师一脸的神秘。三分钟后,演示结束了,学生兴趣盎然,这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理解刚才演示的“行为”,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才这一行为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老师在倒茶。”“看到这是杯绿茶。”“看到茶叶上下翻动。”(教师及时插一句:哦,你看得真仔细。学生说得更起劲了)“看到茶叶一片片慢慢地舒展开了。”“看到茶叶起先都挤在杯口,一会儿慢慢沉到杯底去了。”“看到水由透明变绿了。”“我慢慢闻到一股香味了。”(教师及时插一句:你的嗅觉真灵)“我也闻到茶香味了。”“真好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基本理解了刚才演示的“行为”,整个理解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习作意图告诉给学生,也没有将教师的成人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思维活动,并进入写作情境。综上所述,行为作文时我们要让学生理解这一行为,首先要让他尽情看,注意观察,达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的要求。教师在演示行为时,则要“放慢镜头”,有些要强调的细节、动作更要夸张些,让他们能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其次要让他们尽情说。俗话说“能说会写”,看到什么说什么,听到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说什么,教师要学会听,及时发现孩子们说的过程中的一些亮点,以起好导说的功能。最后是教师不要横加干涉。学生说时,你尽可以走下讲台,走入孩子们当中,和他们一起说,也试着找一找自己心灵的落脚点。
  三、感悟一让行为作文水到渠成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行为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行为”,根据这一“行为”结合每个学生的积累各自产生出新的生长点,达到发散思维、开拓思路的目的。这就涉及一个“感悟行为”的问题:就这一行为,你想到了什么?
  桌上放着半瓶喝剩的水,学生想到了:
  ——这是在浪费水,真不该,把半瓶水不当回事!
  ——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你自己的眼泪!
  桌上放着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学生想到了
  ——美伊战争留给我们的酸涩;
  ——台湾远离祖国母亲,正如一个残缺的苹果;
  ——生病的妈妈得到女儿精心的照顾;
  ——贪玩的小明顾不得吃完妈妈递上的苹果;
  
  ——繁重的作业挤走了吃苹果的时间;
  写好一篇作文必须要能多向地展开思路,多面地激活思维,多方地进行思考,才有可能想得细、想得深,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粗到细、由表象到本质,这样的作文写作过程才会有很多观点,很多思路,很多素材,很多表达方式,才有可能使作文不仅有话可写,有情可叙。学生从行为作文中感悟生活,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兴奋点,再作自由的构思、自主的拟题和自在的表达,达到“精以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陶堰镇中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