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钢琴教学点滴谈

2012-12-29 00:00:00冯晓威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儿童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而兴趣则是儿童学习钢琴的动力源泉。在儿童钢琴教学中,首先应该重视和解决的是学习兴趣。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一、从儿童学习的兴趣出发
  培养儿童的兴趣,使之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是一种促使其不断进取的动力,老师的语言对于儿童尤为重要,由于学生一般年龄都较小,爱动、怠惰心理比较强,所以想让他们愉快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一些有趣的类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强化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使之具有稳定性,是推进钢琴教学过程有效展开的重要环节,是使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充分尊重儿童,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教师应正确积极地鼓励儿童学习钢琴,帮助他们形成主动、积极的内在动力,使幼儿感受到爱护、关注、鼓励、支持、赞许等,这样儿童的钢琴学习才会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从失败到成功。
  三、弹奏技巧训练,情感审美教育相结合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建造起美丽的钢琴艺术大厦,就必须打造好牢固的基础工程。基本技能训练只是钢琴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要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弹奏的方法,但是他们不懂音乐,更不知如何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他们弹奏的只是没有生命的音符,而不是音乐。为此我们应明确教学方向,在重视学生弹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儿童喜欢幻想,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因此,音乐教师要用动人的音乐艺术形象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还要为孩子们架起想象的天梯。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孩子学会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这才是学习钢琴的真正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有了对钢琴稳定而持续的兴趣,就可以激起对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钢琴的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省柳河县建设小学)体育课分层次教学初探/程黎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体育技能差异较大,假如习惯性地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进行教学,很难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这个矛盾。为此,我进行了几种尝试性课堂教学改革探讨,认为采取分层次教学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的测查,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成绩为依据,进行评价及分层分组。教学中实行综合分类推进和单项分类推进的方法,以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合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取素质五项总成绩),依据每个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推进,各项都差的学生,一个阶段只侧重推进2~3项,定期重点调查,分阶段侧重推进。
  单项分类推进——按每个学生单项成绩,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采取分层次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实行分层次考核办法,并根据课题设计要求,每学期必须测查一次,年终或期末做一次RDOOK0jJqfpCgAlNr0yC3dE16svSG2HQcaAhm7Umg48=层次调查。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根据自报情况,随时测验进行调整。
  一、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制订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课次目标。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根据体育教材的特点,应采取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力争使每个学生的目标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实践证明:阶段目标的确定,在教材的达成度上,第一层次为100%,第二层次为85%,第三层次为60%以上。课次目标的确定,在内容方面,好的学生应增加内容,中等的完成一个,差的完成两个中的一个。在完成次数、距离、时间、质量的要求上,应对第一层次提出较高要求,其他层次适当降低难度。
  在教学中,达标教学是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达标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顺序地进行教学。如采用“低起步,中速跑,冲刺要搞好”的原则进行教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二、采取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
  对实验班的学生,根据事先测得数据,按学生的体能情况分成固定的好、中、差三层。为了便于测验与分层,我选择50米跑、50米×8往返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铅球等五项。按五项之和的总成绩取380分以上为好,270~375分为中,265以下为差。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一年或一个学期调整一次。
  上述分层和分组都是以学生五项总成绩划分的,适用于综合分类推进。为了更好地实行单项分类推进,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搞一些临时性的按体能、技术、心理分组教学。如学习山羊分腿腾越,学生按原固定的顺序练习几次后,可能出现能独立完成的,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的。如果完不成,这时教师可采取弹性分组的方法进行教学,按完成的程度分组教学,各层次还可随时升降,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
  1 启发诱导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好尝试点,设计好问题和练习顺序。教学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初步探讨,使学生形成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学生在尝试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几项活动: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练习体会动作,对所学技术动作进行类比,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达到掌握新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
  3 适当练习,强化技能形成
  对于一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配置一些素质练习;对技术性较强的教材,可配置一些辅助性和诱导性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反复练习。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有时可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使之与整个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各层次学生加以区别对待。
  4 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如,观察动作、提问分析、考核等。通过及时反馈评定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练习。
  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得到了提高。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自学锻炼、自控、自我保护、组织竞赛和裁判等能力进行详细测查与比较后,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实践证明,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增强体系,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它又能够从分层确定教学目标着眼,从实行分层次组织形式入手,注意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因而针对性强,便于管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分层次教学中,对教师要求是较高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情况,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