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和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因为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对教材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意志、信念等情感的发生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情感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文章是一个有情物。现在的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生动形象,文情并茂,无不包含着作者丰富的内心体验,也就是情感。有些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如《走向生活》《鸟的天堂》《春天》;有的赞颂了人物的美好品质,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种子》《丰碑》《金色的鱼钩》《詹天佑》;更有些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如《桂林山水》《五彩池》《黄山奇松》等,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比较有趣、有亲和力的课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地上。”我在教学《春天》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同学们高兴地在校园里观察着石榴树嫩叶,抚摸着草坪上嫩绿的小草,仰望着回归的燕子,闻着花圃里的花香……当他们再读课文时,他们就自然地将观察到的景物与课文中的景物联系起来。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用多媒体播放录像:首先让学生欣赏惊心动魄的海景,辽阔的大海,波浪翻滚,时而前呼后拥,时而波浪排空,气势宏伟壮观;接着欣赏轻风拂柳,水平如镜的西湖;然后欣赏峰峦雄伟的泰山与红叶似火的香山,感受其美。随之激情: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确实很美,但是它们都无法同桂林山水相比。你们看(多媒体播放《桂林山水》画面),桂林山水不但山美、水美,而且奇山围绕着碧水,碧水倒映着奇山,山水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就把这幅图画点缀得更美了。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
三、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设疑激趣,可以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教学《五彩池》——文,当学到五彩池池水呈五彩时,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亲眼看到这么神奇的五彩池时,会干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立刻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了学生们的情感闸门。同学们纷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作出回应,有的蹲下身子用手假装舀一些清水看看,有的用照相机佯装把这种神奇的画面拍下来,有的禁不住发出一声声的感叹,有的想用彩笔进行描绘……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表现了学生喜欢五彩池的情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当你遇到一篇感性的课文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地向学生道出自己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很感慨,说:“同学们,邱少云这位年轻的战士,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被烈火团团包围了半个多小时,这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他居然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我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你们能想象得出吗?同学们,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我的一番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个个流露出一种惊讶、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英雄的那份敬意。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直观的教具,以及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的教育目的才会达到。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洛阳镇中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