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前人对化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不少学困生,“学困生”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简称,是指智力正常,没有感官障碍,长期不能达到教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化学学困生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化学用语书写、概念错误、知识遗忘、知识储备不足、知识表征不完整、知识组织程度低、问题解决能力差以及空间思维困难等,其中问题解决能力较差、认知结构缺陷和元认知能力低下表现尤为突出。
通过前人对化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提出了以下几点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关爱和尊重学生,教师和学生做朋友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知的需要处于第五个层次,只有前四个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认知的需要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生理和心理安全的受教育环境,使学生感受不到学校或教师对他们的成长构成的威胁。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校的温暖和自己在学校的价值。
关爱学生,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教师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课堂,对待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用爱心温暖学困生的心灵,用语言激励他们的售心,用热情调动他们的动力,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例如,教师提问时,注意观察学生的眼神,如果是肯定的,就让其回答,并给予肯定的评价,采取鼓励的政策。教师平时多用信任的眼神注视学困生,学生从教师肯定的态度中增强自信,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动机的形成有内外两种原因,外因被环境的诱发条件所引发,而内因则源于个体自身内在需要,且内在动机则是最持久的。但是从学校教育实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大多数科目的学习动。机都不是源于学生自身内在需要,而是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已而学之。
如何使学困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一般要从培养外部动机着手,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研究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才能吸引学生。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某个科目,大多受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影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如用实验、游戏、猜谜等方法活跃课堂,让枯燥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困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变成他们展示的舞台,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敲门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方面,会导致何种后果,讲解清楚,学生自然记忆深刻。
三、注重课堂管理,培养学困生掌握学习策略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时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呈正相关性,它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提。学困生的课堂45分钟利用率较低,难以全面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算题就难应付,无法调用现有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准备时抓住本课时的重难点,设计方案使学生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当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制止学生开小差,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应,以此调整教学设计,使知识更易接受;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除了加强课堂管理外,学困生的学习策略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代科学研究发现,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一个人的智商、努力程度和学习策略。其中,智商只起10%的作用,努力程度起40%的作用,而学习策略起到了50%的作用。
四、采取分层教学,纠正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布置等方面要因人而异,老师在布置学生作业时应要求不同,优秀生可以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学困生可以布置简单一点的,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重在知识的验证和记忆,减少心理压力,确认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还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困生都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作业拖拉、抄袭,上课开小差等。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计划、有步骤、严格地训练,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对教师来说,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义务。虽然存在各种障碍,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难教不等于不可教,所有这些偏差和问题都是可逆的。”所以经过教师的努力学困生是有可能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