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受国情、体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真正实现符合我国国情的图情档一体化还需要一个过程。分析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背景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构建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若干构建策略。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
“图书情报一体化”,最早是1978年中科院在广州召开的“全院第一次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上应新时期图书馆工作和情报工作的发展而提出的管理模式。1985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发展和改革档案学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问题及发展规划。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图情档一体化从理论到实践上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由于受国情、体制等因素的制约,真正实现符合我国国情的图情档一体化管理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伴随着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用户需求也呈现出整体化、多样化的特点,图情档一体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构建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作以简要探讨。
一、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首先,图、情、档同出一源,情报源于远古时期人们用手势等方式来传递情报,档案源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档案经过人们的整理、汇辑、传播便形成了图书,三者都是储藏信息资源的中心机构,其同源性为图情档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图情档属性相同,三者同属文献信息范畴,其本质都是信息,是可以存储、流传、使用的社会信息资源,且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三者都源于社会实践,都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再次,图情档的管理模式相同,三者的核心工作都是信息的搜集、整理、统计、存储、保管等内容;管理方法也大致相同,都是分类、归档、索引等内容,也都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为计算机自动化管理,采用现代化技术是图、情、档管理的共同发展方向,因此,图情档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存在着一致性。此外,图情档三者的载体也相同,主要为纸质型、胶片型和磁记录介质。最后,贝塔朗菲定律指出,孤立子系统的属性功能要小于统一的整体系统,即图情档独立的功能小于一体化的功能,因此实现图情档一体化能够整合资源,促进系统功能的增强。
由此可见,图书馆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具有图书情报同出一源、属性相同、管理模式相同、载体相同,并且合大于分的理论基础,尤其在网络环境下,更是为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便利的条件。
二、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现实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技术等各方面信息出现爆炸性增长,社会发展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大,对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从过去的单一性转变为多样化、整体化。也就是说,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核心将不再仅限于文献资源,而是针对用户的信息服务,图书情报一体化模式的构建势必要以用户信息服务为核心。因此,加速实现图书馆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作用,使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服务的多维化和一体化,符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加深,信息的搜集、传播、使用等工作突破了时空和行业等领域的限制,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信息量的空前增长,使得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可能单独承担起所有信息的搜集和存储。走一体化信息资源建设之路,实现资源共享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如今已有许多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图情档的一体化管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已初步构建了基于资源共享的图情档文献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这为图书馆实现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1 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图书馆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还存在缺乏理论指导和宏观管理无力等问题。一方面,从理论上看,由于三门学科没有完全突破“机构”的束缚,因此其理论系统、学科体系的研究处于各自封闭的状态,未能形成统一的大信息观——文献信息理论,因此在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上还存在差异化的问题,没能形成统一的、明确的理论思路,使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缺乏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图情档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图书、档案、情报分别隶属文化部、档案局、科技部等不同部门管理,各自为政、分散建设,这种小而全,低水平重复的局面,在文献的收集和利用上带来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了文献资源的共享。在实施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消除各自为政、三足鼎立的局面,加强机构、规章制度的协调和统一。
2 构建的思路
(1)在思想上,需要摈弃陈旧的观念与偏见4fiXJu+GhxrBta0RMo/TTQ==,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到图情档一体化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图情档的协调和融合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倡导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奠定构建图书馆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思想基础。
(2)在制度上,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只有具备全局思维,进行宏观规划和管理,扭转各系统各自独立、封闭管理的运作模式,才能实现图书与情报等系统的交叉管理和管理制度的一体化建设。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并不是形式上简单的叠加,而是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和基础上进行有机整合,通过统一的领导、协调的管理,达到“1+1>2”良性结合的效应。图书馆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的制度基础是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在一体化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需加强制度建设,才能实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
(3)在技术上,需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只有结合图情档的工作特点,协调和逐步统一图书、情报、档案机构在管理和文献管理、检索方面不一致的地方,建立标准化的技术标准,才能有效推进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进程。目前图书馆采用的文献著录条例、图书分类法等为标准化体系的成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诸如信息的分类、著录、标引、检索和通讯设备的设计标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建设,争取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以利于资源共享和现代化手段的管理。互联网的出现为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化技术平台,日渐完善的网络技术使一体化管理成为可能,只有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加强网络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和建设,才能进一步实现网络化服务。
(4)在人员上,需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既懂档案管理,又掌握图书、情报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沟通与借鉴,打造一支通用型的、具有较高知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才队伍。只有做好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才能使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构建的措施
为构建一体化管理模式,需要做好资源建设、技术建设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在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必须重构馆藏资源,协调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之间的比例,制定合理的馆藏建设政策;不再将信息资源局限于馆内的图书资料,由于在数字与网络环境中,文献资源大多是多媒体形式,如文本、图像、动态图像、声音、超媒体信息,所以还应将网络信息整理成为有序化的信息资料,实现图书馆的全面数字化。在技术建设方面,需要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机构,对文献资源信息体系进行系统化、整体化建设,明确划定图书、情报、档案各部门文献资源保障的任务,可以借鉴美国总统图书馆、天津泰达图书馆等图书馆的成熟经验,建立起适合数字化、网络化要求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及保障中心,发挥信息协同共振作用,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高度综合,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在服务方式方面,必须形成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研究型的服务机构,根据图书、情报等服务对象的不同,采用层次性的服务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提供全文信息服务、目录信息服务、概况简介服务以及可下载服务或是网上阅读服务等有深度、个性化的情报研究服务,以此引导和吸引更多的信息用户来利用图书情报机构,从而成为图书情报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综上所述,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长期的工程,也是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必然发展道路,更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实现图情档一体化才能发挥信息服务的整体效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在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构建中,需要从思想、制度、技术、人才等方面人手,做好资源建设、技术建设和服务方式转变等工作,加快一体化进程,以推进图书馆自身和整个信息业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