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绽放课堂魅力

2012-12-29 00:00:00幸建华钟兰兵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从提问的技巧和提问的策略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来与同行商榷:
  一、提问的技巧
  1 抓住课题,巧设疑问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地深入挖掘。例如《草船借箭》一课抓住“借”字做文章,让学生思考怎样借、向谁借、还了吗、怎样还等问题,从而体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2 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如《再见了,亲人》中可这样问:小金花在妈妈去世时没有哭,却与志愿军分别时为什么哭了?从而理解中朝人民之间情深义重。
  3 情到深处必有疑
  不少课文的作者运用了重复修辞方法,以强调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此处设问,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内涵。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不论发生什么,我总是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4 深题浅问,化难为易
  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善于点拨诱导,几经回环,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抓住疑难点提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又突破了重点难点。
  5 留有空间,放飞思绪
  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学生就易走进文章的“心灵”。
  课堂提问尽管有很多技巧,但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的僵化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二、提问的策略
  1 广泛性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丰富的知识。
  2 价值性
  课堂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价值,应选择那些能够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对教学的进行起促进作用的问题。那些“是”“对”就能回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所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回答,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起到巩固与深化的作用。
  3 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课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
  4 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千万要避免那种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5 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隋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第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