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3》教学设计

2012-12-29 00:00:00王小娟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设计理念]
  《识字3》这篇集中识字的课文,它以对子作为文章的载体,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景物。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激发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是文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如何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对子有兴趣?只有先让他了解对子的一些规律,发现对子的有趣的地方,再进行简单的试对。朗读是最有效地了解课文的方法,教师想通过由浅入深地读,有层次地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真正实现通过课文来学语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产生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读生字、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会对对子。
  [教学课件],
  PPT、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次授课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揭题入境
  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我们这个大家园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和可爱的小动物,我们都很爱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收获。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共同学习第一篇课文。(板书:识字3)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 这是一首对子歌,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2 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画了生字,有的同学一边读一边思考,还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和小伙伴合作学习。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谁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课文?
  3 你们已经把课文读通了,很好。刚才你们在自学时还画出了许多生字,遇到了许多不懂的词。那我们就一句一句地读,把刚才不会的字学会,不懂的词弄懂。
  三、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一)学习第一小节:
  1 一句一句地读,把不会的字学会,把不懂的词弄懂。
  出示:云对雾,雪对霜。指名读。
  指导:云和雪小朋友肯定都见过,(点课件)那雾和霜有没有见过呢?
  2 引导:雾是在早晨出现的,太阳一出来它就散了(也可以叫“晨雾”)。
  点击课件,叶子上白白的那些晶体就是什么?霜。每到深秋的时候就会出现霜。因此有个词叫秋霜(生读晨雾、秋霜)。
  3 点击课件,出现两幅图,朝霞与夕阳,想一想,这该是课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课文。
  解决:朝霞,夕阳,和风,细雨。图片协助理解。
  4 再读整小节。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 课件出现花对草,蝶对蜂。指名读。
  学习蝶和蜂。说出是如何区别这两个字。领读。
  2 课件出示,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指名读。万紫对千红,去掉“对”字,指名读,一起读。边读边贴词卡。
  提问:当你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万紫千红?(指名描述)这个词多好啊,读一读。
  3 出示课件理解“碧”给这个字组个词?理解“碧野”“碧绿的叶子”。
  4 课件出示:桃对李,柳对杨。
  理解:桃、李、柳、杨,它们指的是什么?李和杨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啊?(都是姓)
  5 课件出示:“山清对水秀,鸟语对花香”齐读。去掉“对”字,再来读读。自己把这两个成语读一读。(生边读,师边贴词卡)
  假如你就来到了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会想些什么?
  三、复习巩固,练习书写
  1 刚才,大家一边读儿歌,一边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弄懂了不会的词,你们学得非常认真,我们把黑板上的词再读一读好吗?
  2 我们再来读一读本课的字吧!你们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字,看看有没有长得像的字呀?
  3 生字我们都认识了,还有六个生字宝宝需要我们来写呢!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六个字,在写这六个字时,你有什么小窍门可以把这些字写得更漂亮些?
  四、练习朗读,扩展识字
  1 生字我们都已经学会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对子歌吧!你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练习读一读,和小朋友对着读都可以。
  2 你们读得真认真,既然这是一首对子歌,那么我们就一问一答地读好吗?
  3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场所,比如,大街上的牌匾,灯箱上的广告,小朋友的名字等等,只要你肯做一个有心人,在不经意间你就会认识许多书本以外的汉字,愿每个小朋友从现在开始,都来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认识更多的汉字。好吗?
  [教学体会]
  对子歌是一种传统的语言形式,句式整齐、押韵,便于诵读,但内容涉及面广,跳跃性大,蕴涵语言的智慧。作为识字课,是借助对子歌来识字,而不是阅读课,是为了识字而阅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自主识字,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识字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识字中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看图片、找规律等形式去自主识字。教师始终以赏识的目光,以激励性的语言导引学生自主识字。
  在教学中,教师穿针引线,释疑解疑,能让学生自行掌握就放手让学生去自悟、自练、自得,而不越俎代庖,发挥了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儿童识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课”,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几个字。教师抓住儿童学习母语的特点,注意了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周围环境延伸,以开阔儿童识字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单位安徽省繁昌县繁阳镇城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