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互动感悟

2012-12-29 00:00:00蒋和芳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摘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生活体验,感悟物体有大有小;探究体验,感悟空问的存在;实践体验,感悟体积概念。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
  关键词:生活体验;探究体验;实践体验;感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过程性目标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动词,也强调小学数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下面笔者就从体验感悟人手谈谈小学数学中的体积概念教学。
  一、生活体验,感悟物体有大有小
  片段一:初始的生活体验
  教师拿出一个小袋子很轻松地将一个苹果放人,接着要把一个西瓜放人,却犯了难。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产生初级的感悟:物体有大有小。
  教师随手拿起两个文具盒,提问: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吗?学生举例说明。
  教学一开始就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物体有大有小。初步架起体积大小与生活中物体大小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探究体验,感悟空间的存在
  片段二:自主探究体验
  1 教师出示一个桃子、一个荔枝,一个樱桃,提问:谁占的空间大?
  2 把以上三样物品分别放人三个一样大小的空杯中,并倒满水。继续引爆学生的头脑风暴:哪个杯里的水多一些?为什么?
  在这个片段中学生感悟到:樱桃占杯子空间小,所以杯子中就剩下大部分空间来存放水,放樱桃的杯子里水比较多,也就是说在这个杯子里水所占的空间比较大。
  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不经过兴味盎然的尝试,不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思维的碰撞,不经过多次质疑、自主选择,不经过比较反思、独立判断,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很难说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体积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体积概念包含的子概念较多,学生积累的有关体积的生活经验不是太多,因此理解“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时有困难。在本片段中教师利用实验、设问置疑、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地、全身心地投入思考,启迪学生思维,积极建构知识。
  三、实践体验,感悟体积概念
  片段三:实践操作体验
  教师让学生摸一摸空桌肚有什么感觉?把书本、学具盒放进课桌的桌肚里,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师问:是课桌桌肚的空间变小了吗?为什么两次的感觉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东西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教师拿起学生桌上的文具盒,再取出一块橡皮,让学生依次说出橡皮、文具盒分别占据了谁的空间?
  总结:我们的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学生、教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请大家想象,走出教室感到怎样?(感到空间更大了)整个宇宙是个大空间,万物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地球占谁的空间的一部分呢?(宇宙)由此,我们知道这些空间有大小。这时候,让学生自己总结体积的概念,许多学生都能说: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从而完成了对体积含义的理解。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会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运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真实,感悟数学的真谛。
  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关注了人,就应关注体验与感悟。数学学习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才能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需要让让学生体验成功,才能感悟新知的内涵。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每次体验后的感悟。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才能最钟沉淀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造,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