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引与乐探

2012-12-29 00:00:00李梦若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今天,我们需要改变学习以往根深蒂固的灌输式学习方式,通过老师魔幻师般的引领,从而让学生身心愉悦地进入学习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一、情境创设,激发欲望,培养学生的多种情感品质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以得益。”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是每一位老师需要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在六年级的一节立体图形复习课中,教师让学生搜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并想象在课堂上会应用这些做些什么?引发学生课前的思考和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整理和回忆。上课伊始,配乐循环播放含有立体图形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艺术欣赏的情境中消除紧张情绪、轻松进入课堂。图片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到世界著名建筑都有,并联系学校当月的艺术节活动,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立体图形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发现并感受到数学之美。并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注意去发现艺术中蕴涵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与立体图形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此时,在老师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欲望骤然上升。
  二、提出问题,引导创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们感受到新奇事物的刺激时,会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研究的欲望,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必要前提。不少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正是由于他们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表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因此有人说:“科学就是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好奇心、求知欲不仅是激起科学家、发明家不断进行钻研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内部动力。因此,我们要扶持、引导学生健康正确的好奇心,使其更具创造力。
  让孩子们分别来介绍一下自己所带物体的名称和形状,看似浅显的问题却为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老师提出:如果我想知道这个水杯能盛多少水就要求出什么?(求这个水杯的容积)应该用学过的什么知识来解决?(求圆柱的体积)你还能应用学过的知识了解它的哪些信息?(制作这个水杯需要多少材料等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自己能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老师给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的单一学习形式。在这一环节,学生要自主地在众多的实际问题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选取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明确目标,运用旧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问题的指向,孩子们在头脑中迅速地搜索、提炼出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这一目标。合作学习时课堂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交流互补、解疑答疑、平等对话、沟通感情。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应用许多数学知识,如:把水杯盛水多少、制作需多少材料等与立体图形求容积表面积联系起来;分析求表面积、体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根据手边的工具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测量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保留方法等。此时采用小组合作主要是考虑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只靠个体思考很难考虑周全,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可以使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开放自由的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四、合作交流。及时评价。培养学生互学互评的能力
  个性的思维是在老师引导之下盛开的小花,要想摘到累累硕果,需要师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想、看、议、说、问、做、演的机会和平台。俄罗斯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关于智力形成的学说提到,智力活动始源于物质活动,以语言为中介,内化为“人脑”的内部言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要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从“外化”到“内化”,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从而发展学生的内部言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完成了本组的研究目标之后,全班交流是有效和必要的学习方式,,全班交流时各组选择恰当的描述和表达方式来呈现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其他同学在倾听中发现问题,或就不同的思路、方法等与汇报组进行交流,从而达到生生互动,共同提高的效果。每个组汇报之后,再请其他同学用一二句话进行点评,并就他们组表现最突出的方面给他们颁一个奖。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善意和客观的评价中得到提高,又有利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归纳总结,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这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充分研究了物体的形状、容量、体积、用材等之后,通过思考题将学生的思维引申到物体形状的实际应用上,再让学生以写包装设计计划书的形式将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的综合应用。要完成好这一创新性的作业,学生既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又要留心观察生活,可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种课外扩展也不是一味地拔高,其实学生已有过了类似的练习,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就让学生找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测量所需的数据,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并把测量的方法、测量的数据、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中选出好的在班里进行展示,让大家互相交流学习。写包装设计计划书只不过是在数学日记的基础上对综合性和创新性要求的更高了一些。
  课堂中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潜心研究教材,用心揣摩学生,在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才能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引导、激发学生乐趣无穷的探究,水乳交融的共同发展,成为课堂中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岗大街第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