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其中,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语文课,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思维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导致课堂上教师是“眉飞色舞”,学生却“雾里看花”。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接受型教学为研究型教学,把“灌输式”“知识型”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智能型”教学;要让师生互动中的每时每刻成为创新教育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应是富有启发性的,学生的回答应打破思维定式的;教师的评价应是有弹性的,学生的练习是要能够迁移运用的;要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在“大语文”中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以此来提高创新能力。
二、启发学生多思,闪现思维火花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灰雀》一文,讲到孩子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放回灰雀时,“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一学生质疑:“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一个不会说话也不懂人话的鸟儿呢?”这是一个多难得的发现呀!这时,我没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原因,而是紧紧抓住这一亮点,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也真正走进了列宁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这样问一方面表明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方面则表现他对孩子的爱护,对儿童人格的尊重。这样不仅解决了疑难,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放飞想象翅膀,激活思维灵感
创新思维是源于学生兴趣之上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亚里士多得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和分析,产生联想、想象,改变视野,从更多角度去看待问题,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从而获得新的收获和成功。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开展创新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奇思妙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拥有知识和思想的快乐,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如学习《月光曲》一文,我让学生亲耳聆听《月光曲》,然后引导学生朗读皮鞋匠由贝多芬弹奏的乐曲产生的联想段落。接着我说:“同样的音乐;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产生的联想也不一样。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奏《月光曲》产生了这样的联想,盲姑娘会产生什么联想呢?你自己又会产生什么联想呢?”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我这样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进行深入、丰富多彩的联想,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感在联想和想象中被激活了。
四、精心设计训练,培养思维流畅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产生概念的多少,即思索许多可能的构想和回答,是属于记忆的过程。教学时我们要有意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如在第三册的积累运用中,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词语接龙,接得越多越好。我在训练词语接龙后,加大了难度,要求他们成语接龙。开始我认为,凭他们的水平肯定说不出几个,结果,同学们一口气接了六七个,可见学生的思路是多么开阔。长此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思路通畅,行动敏捷。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除了经常训练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一些串联词语成句或连句成段等练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泽民同志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使教育真正成为培植孩子创新思维的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作者单位重庆奉节师范附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