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眼光看待后进生

2012-12-29 00:00:00郑妍
新课程·上旬 2012年2期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及道德行为方面的不同,与其心理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探讨后进生心理特点及成长过程的规律:加强教育,这样才有利于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相信的态度是后进生转化的动力
  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属“情绪型”。情绪好他们就会奋发向上,情绪不好他们就会自暴自弃,进而惹是生非。我们要注意保护好后进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要相信他们会改掉坏毛病,不要专门抠他们的短处,让他们感到老师看得起他们,使他们对自己的进步和未来充满信心。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佳文,他经常搞恶作剧,出坏主意,不好好学习,老师批评时还狡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分析了他自身的优点和有利因素,并肯定了他很聪明,有心计,只要他把心计放在正道上,一定会成为班内好学生中的一员,他听后很感动。事后他告诉我,在那种情况下,老师没有看扁了他,而是指出他一定会成为好学生,他决心改掉坏毛病,赶上其他同学。在小学毕业结束时,他果然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了中学。因此,教师应该睁大眼睛看学生的优点,眯着眼睛看学生的缺点。对后进生要给他们创造进步的条件,严格要求他们,要适当地给他们压力。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或出现“闪光点”时,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在恰当的场合给予表扬。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教师还要给犯错误的学生必要的谅解和宽容,把握好帮助后进生的分寸。
  二、后进生更需要关爱
  教育本身是一种外力,这种外力要起作用就要启动学生的心灵,尤其在今天,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必须具有这种责任之爱——人类美好的爱。“爱”是—把金钥匙,能打开学生成才的大门,也是转化后进生的诀窍。教师不仅要爱那些聪明、能干、学习好的学生,更要爱那些因种种原因失去爱而发展成心理上有着种种创伤的学生。因为教师的这种爱不是一般的母爱,而包含着充满感情的严格要求的爱,从而感到老师是在无私地帮助他,时刻在关爱着他们,带领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去辨别生活中的假恶丑。
  
  作为班主任,每一天都应该以一种美好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心底里赞美学生,并教会学生以一种友好的态度看待身边的人,以美好的眼光看待生活。
  (作者单位吉林省柳河县建设小学)
  我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乔劫君
  一、语文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各个领域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语文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课外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古迹名胜、工厂新貌、乡村变迁、文化动态乃至时事要闻,无不是语文学习的丰富宝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时地向学生注入新的内容:课余阅读教材之外的中外名著,就报刊上的热点问题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以及同龄人的习作,只要是有一定价值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就将它们作为我们学习的内容,语文教育弘扬人性,遵循人道的原则,既是理性的,也是最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的。
  二、语文教育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的教育
  艺术的教育要有情,教师首先要对语言文字先知先觉,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情感,所表达的思想通过教师的形体语言、声音语言、情感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学生在这种多维的学习情境里,感悟语言,理解语言,感受情感,理解思想。在老师的语言艺术教学里驰骋徜徉,不亦乐乎。语文老师把对语文的感悟、对语文的爱,在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语文老师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也是通过语文教学或文学教育为载体展现出来。当前,语文教育不断改革,每一轮改革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因此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也在不断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改革的步伐太快,也让基层的教师有些不知所措,到底怎样才是正确的方向?老师们经常说:“不会教了,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才好啊?”其实,我看来,不管怎么改革,语文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他们会说、会写、会表达、会欣赏。
  三、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基础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初中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要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只有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才能正确认识教学过程发展的规律,推动教学过程的顺利发展。当代教育学认为,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其中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两大类。语文教学过程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整体及其各部分,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该是引路人,教会学生“学”,重在教方法,把时间还给学生。“读书是一种学习”,教师要“俯下身子”鼓励学生创新,做学生的朋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效的45分钟内,轻松愉快地学会知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在学校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教育工作成效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切实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多与学生沟通,多与学生交往,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师生间的感情才是“理解、和谐、团结、友好”的。
  
  五、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开始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进行语文学法指导时,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实实在在的语文教材的文本人手,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对文章进行归纳和总结,找出学习方法,课后思考题是课文内容和思路的线索,根据这些思考进行诱导,使学生对知识有个全面了解。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使学法指导走向科学性。在引导学生根据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抓住重点段,指导学生读懂这一段话的方式、写作顺序、写作方法、所用的修饰方法等,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可以使学法转化为智能,更能有效地促进学习。
  总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更新教育观念,要思想到位,更要行动到位。要学习,要思考,更要实践。所以,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创新,要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中,运用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概念,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促进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甘肃省成县城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