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口语交际教学又是以听说教学为基础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语文;“听”的能力;培养
大家知道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这是对别人应有的尊重和礼貌。人际交往中“听”很重要,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语文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又是以听说教学为基础的。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学生听新课之前,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如我在讲《白鹅》时,先让学生猜谜语《鹅》,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听”的欲望。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我们可以这样分步训练:
1 所故事后用图画来表达故事内容,这是为了训练形象记忆。据心理学研究,最简单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2 教师说一段话,然后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概括下来,训练重点词语记忆。这种方法,既练听觉记忆,也练概括能力,这样的训练我们在每节语文课上都可以做,训练的机会很多。
3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让他们听得不盲目。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学生就能够把听话行为贯穿始终,就能够对他们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梳理,理解主要意思。
二、培养学生“听”的礼仪
在全班集体交流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位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对发言者的不尊重。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礼节。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发言时,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绝不在学生发言时打断学生。教师的“倾听”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控课堂,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说话,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感到倾听是一种礼貌、一种尊重,更是一个人的修养。
三、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听”常以“读”为伴,如教学《去年的树》时,我让学生男女读、分小组读、同桌互相读、分角色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听、领会和理解。学生发言说:他从同学们的读中感受到了小鸟在寻找大树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他听出了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这样,课文中要解决的问题在同学们“读”与“听”的互动中迎刃而解。
总之,“听”作为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培养,训练“听”的途径需要我们去探究。
(作者单位山西省曲沃县实验小学)
竖起大拇指/王艳琴
最初想写这个题目,缘于一次周末的自学考试监考。记得当时有四堂考试,第一堂有两位老师迟到了,校长当即批评了他们,杀一儆百,当然后面几堂大家都早早来到考点,但当我们正襟危坐,期待着领导的赞许或表扬时,校长只是扫视了一圈,发现人都按时到齐,连点名都省略了。当然,不迟到是我们理所应该做到的,但心里还是难免产生了些许的失落,就是这件纤尘小事,却在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些感悟,并由此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
上课时,我总认为学生坐得端正,听讲认真,作业整齐都是应该的,平时对上课做小动作、作业不完成的同学关注过多,对好学生却熟视无睹,他们的心灵是否也有一点失落呢?后来的一件事使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是去年的国庆前夕,学校组织教职工大合唱,当时第三首歌难度较大,练习时,唱了几遍,效果都不太理想,这时,唱完一遍后,指挥老师有力地竖起了两个大拇指,并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尽管当时已经站得双腿僵硬,两脚发麻,但我们都不禁为之一振,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连平时唱歌跑调、五音不全的我也不由得大声吼了起来。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呢?在平时,我们对待学生,何不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赞许,少一点责备呢?从此,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态度,多看同学们的长处、优点,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也及时肯定、表扬,还可以进行全班性的表扬,如:“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这节课很高兴。”后来,我发现同学们的积极性、自觉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师生关系也融洽了。陈思翔主动补写作业交到办公室;沈柱、李博、翟佳元这些差生一下课都围到我身边来说东道西,表现很活跃。有一次,在默写《敕勒歌》时,翟佳元没有过关,那天,他正好请假,当念到他的名字时,李博、鲍安鹏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替他写,我替他写。”我知道他们是想表现自己,就说:“好,你俩到黑板上来写。”他们到黑板上都默写对了,我当即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并及时表扬了他们:“你们今天表现得都很好,翟佳元明天来后;你俩负责检查并督促他过关。”第二天,李博在楼道碰到我就说:“老师,我检查了翟佳元,他还没背会。”我从他的眼里读出了得意和期待,于是进一步鼓励他:“再督促,争取让他今天一天内背会。”他头点得像鸡啄米,高兴地跑开了,此后我发现他上课听课、记笔记更认真了,读课文时声音也洪亮多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并且他还得出结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表扬、激励的重要性。而我认为表扬、激励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竖起大拇指。
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后进生,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称作欠优生,他们是迟开的花朵,而每一朵花都有它开放的理由,作为园丁的我们,又何不多为这样的花朵培植一块成长的沃土,让他们多一次开放的机会呢?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可能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或者劳动积极,搞卫生认真等等。作为老师,不仅要发现他们的这些闪光点,更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其树立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前进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如,参加学校体育队,办墙报或板报,参加兴趣小组,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品尝成功的喜悦,产生追求成功,追求发展的意识,激发其努力上进的自信心。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他《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讲到鼓励更容易让人成功时,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40多岁的人,要重新学习中断了20年的跳舞,但他请的第一位老师告诉他,必须忘掉过去的一切,重新开始。由于灰心,没有动力,所以没有几天他便放弃了。第二位老师告诉他跳舞的姿势或许有点陈旧,但基本功还不错,并不断鼓励他:“你有天生的韵律感觉。”“你真是天生的一位跳舞专家。”最后他终于学有所成。由此可见,激励对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而找的一次不经意的失误也印证了这一点。
那是一次检查课文背诵,我指定几个优秀的同学负责检查几个差生,把刘婕的名字叫成了杨澜。当天下午,在我指定的四个同学中,杨谰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向我汇报检查隋况的人。第二天上课时,我欣喜地发现,这个上课从不主动发言的孩子,4竟自信地举起了她的手。在前几天以“幸福”为话题作文时,她的《幸福的七分裤》又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一年多来,我第一次见到这个羞涩的小姑娘的笑脸,由此,我更加坚信:我们的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的肯定与赞美啊!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也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差生教育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当我们难以对他们说出鼓励的话,尤其难以竖起大拇指时,卡耐基教给了我们换位思考的方法,想想当年十四五岁的我们,不也是叛逆、贪玩、不爱学习吗?可能今天的他们比当年的我们在接受新事物、面对新挑战方面强很多呢!所以,当我们面对说教的苍白无力、面对责罚的屡教不改时,何不换一种方式呢?多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目光,给他们一个鼓励的微笑,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也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物理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