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廖意林大姐

2012-12-29 00:00:00黎维新
书屋 2012年11期


  廖意林大姐不幸去世,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有关单位曾要知情人提供情况,以便综合整理成文,作为对她的纪念。我如期提供了,至今未见回复。现在,我仍然提笔写点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表达对她的哀思。
  满怀豪情赴延安
  廖意林原名廖申之。湖南宁乡人。1914年2月出生。先后就读于长沙市含光女中初中部、省立二中高中部,是后者的高才生。她追求进步,满腔热情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暑假,从北平、武汉、上海回湘的陈泽云、李锐、曹国枢、魏泽同等同志在长沙秘密成立了湖南民族解放先锋队,廖意林参加了,廖还协助编辑其刊物《湘流》。“七七事变”后,廖为湖南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发起人之一,任该会会刊《湖南妇女》的编辑,积极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慰劳伤兵,救济难民,直到武汉沦陷。
  国军自武汉撤退后,她眼见国民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土沦丧,十分焦虑。当时她有个手抄本的抗日歌曲选,收集的是解放区的流行歌曲。她满怀豪情唱了又唱,心向往之。于是,她向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提出去延安的申请,迅速得到了批准。她与同去的青年越过封锁线,到了解放区。先是在安吴青训班受训,后进入陕北公学和马列学院第二班学习,进一步提高觉悟,增长才干,于1938年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随时准备着,接受党的派遣上战场。
  满怀爱心去育才
  廖意林并没有去抗战前线,而是于1939年秋去了大后方重庆,向当时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方局报到,分配去刚成立的育才学校工作。育才为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创办,是一所在新形势下实施生活教育、使难童中的幼苗成长为抗战建国人才的学校。廖一见陶老就说:“我来报到,做您的学生。”陶老说:“欢迎!欢迎!你别说当我的学生,我们都来为孩子服务,培育未来的小主人啊!”廖从此下定决心,学习陶老的办学Lna0Df7sslqw7qG/YQagxQ==精神。陶老早年致力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为世人所称道。这次办育才,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在抗战时期的又一创举。廖要禀承陶老的教育理念,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学生。这些孩子大都是从战时儿童保育院选拔的,不是发卷子考试,而是由老师逐个观察其素质、特长,择优录取。年龄最大的十四、五岁,最小的只有六、七岁,分别编成音乐组、戏剧组、文学组、绘画组、社会科学组、自然科学组,最后还成立了舞蹈组。各组都有专家、学者指点。廖意林分配在社会组任教。教学内容多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联系实际讲授,或提问、答辩。如有次分“正”、“反”两方面辩论一个问题:国民党是否实行三民主义?这本是本组二班的课,三班也有同学旁听。在辩论剧烈时,有位旁听生隆宇烈插嘴:“我看最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是宋庆龄,连她都反对国民党,可见国民党实行的不是真的三民主义。”这是学生的中途插话,廖不但不制止,反而对他点头微笑,认为他给“反方”提供了一条论据。廖负责的社会组还和文学组每周四下午到附近农村、工厂、街道进行访问,宣传抗日,教唱救亡歌曲。有时还与当地群众举行联欢会。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使抗战形势逆转: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大后方还制造事端,迫害民主人士。对重庆育才,也视为“眼中钉”,采取政治迫害、经济封锁的手段,企图使其停办。廖意林是在这种形势下担任育才党支部书记的,行政上为教导主任。她秉承上级党组织和陶老的指示,一方面疏散政治上已显露的同志转移他处,或去解放区;一方面同音乐组、戏剧组、绘画组等老师商量,由他们举行义演、义展、义卖,增加收入养育孩子;另一方面,开荒种地,节衣缩食,减少开支。陶老还带头由吃“三干”改成“三稀”(吃粥)。国民党反动派见封锁不住育才,又来另一“招”:即由教育部长陈立夫下令:育才必须挂“国旗”、“校训”、“蒋主席”像,还必须实行国民党“军训”,目的是让育才改变颜色。这些都被陶老、校领导和各组师生拒绝,育才在极端困难中终于保存了下来!
  1947年4月,陶老决定将育才迁上海,仍留一部分老师和年龄较大的同学在重庆坚守。此时,白色恐怖加剧。廖意林即将手中掌握的地下党员名单秘密送江竹筠同志(代号为“江姐”),并交代其中有的同志要求上华蓥山打游击。江竹筠一一接收,表示照办。此后,廖意林还与结婚不久的丈夫苏永扬(后改名苏辛涛)办了个内刊《反攻》,传播革命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受到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欢迎。
  陶老离开重庆去上海,廖意林一直怀念在心。惊悉陶老于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去世,廖含泪写了《爱满天下的陶夫子》,表示沉痛哀悼。摘引如下。
  “爱满天下”四个大字,是陶先生亲手写下来的格言之一,也可以说是他毕生为人做事的基本精神。他是个教育家,他是个民主战将,他是一代伟人!首先,也是主要的,他有一颗伟大的心,一种伟大的爱。他爱孩子,爱青年,爱朋友,爱人民,爱真理,爱民主,爱科学,爱一切新的创造:他爱诗,爱美、爱真,爱善,爱那最进步、最有前途、最光明的一切。他用他的博爱精神,为人类负起“十字架”,献身于他的爱;他用苏格拉底为真理而自我牺牲的精神,献身于他的爱;他以革命者赴汤蹈火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献身于他的爱。他是以他的伟大的爱的光辉,抚育、照耀他所爱的一切!“
  他是永远发光发热,温暖而且照亮他的事业和他所爱的人们!”
  1948年4月,廖生了一个女孩,还只几天,党组织急告:重庆地下党市委书记刘国定被捕叛变,出卖同志,必须迅速转移。她忍痛将孩子托付给朱医生代为抚养,与丈夫苏永扬化装分别逃离,经历千辛万苦,才到达党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西柏坡,等待着解放军的南下进军……
  满怀眷恋回湖南
  湖南是廖意林的出生地,是她学习、成长、投奔革命的起点。她十分眷恋。听说李锐同志将带一批人回湖南办报,她高兴极了,请求组织上批准她和丈夫回湖南工作。这时正是湖南的大热天,天热,他们的心也热啊!
  1949年8月15日,《新湖南报》创刊。廖意林任编委,负责副刊和读者来信组的工作,党内任支部书记。副刊《湘江》是由李冰封同志主持编辑,他时年二十一岁,读大学时即投奔解放区,从事报纸工作,受到了锻炼。他所编发的稿子由社长、副社长审阅把关,廖完全放心。但在生活上,她十分关心副刊的同志们:如对解放前就颇有名气的诗人王晨牧、木刻家黄肇昌十分尊重,嘘寒问暖。对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向麓,见其家庭负担重,尽力为其排忧解难。对我也很关切,当我被抽调下乡采访时,问我有什么困难,并嘱带足衣服防寒。
  廖在召开党支部生活会时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当时需要对新党员进行忠诚老实教育。她说:做一个革命干部,必须对党忠诚老实,无事不可对党言。在座的有位同志过去参加了“三青团”,背了思想包袱。廖明知道,却不点破,也不施加压力。当时,我自认为历史清白,说了句:“坦白了的心是明朗的心。”廖就此加以申述:“一个干部坦白了,什么顾虑也没有,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为党工作。”这位同志听了,很快就向组织交代了问题,干劲也足了。
  廖意林在第二年,提升为报社的副总编辑,工作更忙。1953年,她奉命挂职担任中共长沙县委副书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为改进报纸的报导提出不少建议。1954年,她调任省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为改进宣传工作,也起了良好的作用。当时省委内定提拔她为宣传部副部长。但不久,因政治运动带来了问题,这个“内定”也就无声无息了。
  1957年,全国掀起了一场“反右派”斗争。《新湖南报》是“重灾区”,造成了大冤案。全社编辑部一百四十三人,五十四人被打成右派。他们都是业务骨干,其中有社长邓钧洪、副总编辑苏辛涛和编委、部主任等多人,分别受到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团籍、劳动教养等处分。不少人妻离子散,流落街头,靠拖板车等谋生。当时廖意林离开报社早,没被划右派,但其丈夫苏辛涛是报社右派的“头目”,她受到株连,成为“帮凶”。
  1959年,在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廖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还加上一顶“阶级异己分子”的帽子,被开除党籍。她带着两个小孩下放屈原农场劳动,其艰苦可想而知。
  1966年,开展“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她被踢出原单位,到省新华书店搞“储运”,实际上是被“控制使用”。有一天,省文化部门召开全系统的批判大会,我也被勒令参加(我是“走资派”),正好碰见她。我说:“廖大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她悄声说:“我调到书店当秘书了”。我不便多问。她也不便多说,就匆忙走开了。这算是我见到她的最后一面。
  以后,廖的音讯全无,谣传不少。读刘皓宇同志写的《且为斯民哭健儿——悼廖意林大姐》,才知道她的悲惨结局。一天,刘去看望廖的大姐廖琪之,打听廖意林的下落。廖琪之说:意林的心情一直非常沉重。丈夫被关在《湖南日报》,无法见面;自己的政治帽子被一戴再戴,连党籍都被开除了;加上儿女在中学参加了什么造反组织,万一出了问题,她将成为“黑后台”……内忧外困,面临绝境。一天黄昏,意林把家中的衣物、器皿收拾得整整齐齐,在桌上留下纸条:“海林、海南:我出去了,再也不会回来。希望你们听毛主席的话,痛恨你们罪恶的爸爸妈妈。”读到这里,我流泪了。廖大姐啊,你还“自责”什么呢?“文革”带来如此沉重的灾难,将为中国历史牢记,将为人民永远牢记!
  1968年4月14日,廖意林含冤去世。当时,传言不少:有的说是卧轨,有的说是投河,有的把投河说得更具体,是怀沙自沉。当年她才五十四岁。廖大姐啊,你的遗体不在灵魂在,你为党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精神在!你虽然没有碑,真正的碑立在我们心上,立在每个敬爱你的人们心上!
  最后的平反昭雪
  1979年4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撤销对廖意林的结论,为她平反昭雪,恢复名誉。1979年9月20日,湖南省出版局主持为她开了追悼会,副局长郑春霖宣读了悼词,说她“为党的工作竭尽了自己的力量,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的不幸逝世,是党的损失,是革命事业的损失。今天我们悼念廖意林同志,要学习她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党的事业百折不挠、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学习她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高贵品质;学习她处处注意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善于团结党内外同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到会的亲友听了,非常感动,有的眼中含着泪光。
  9月25日,《湖南日报》刊登了追悼会的报导。这是向社会作了通报:一个对党、对人民、对儿童充满爱心、作了巨大贡献的廖意林,终于回到我们的身边。
  廖大姐,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