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导入,情境触动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用各种方式创设情境,恰到好处地触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做法有: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资料、漫画、成语故事、名言等,注意展示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2.情境导入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讲评、表演等,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3.制造悬念式。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教师一环扣一环地设置相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生探究,自觉“四动”
在教材的各模块中,有许多有现实意义的探究主题。我们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具体做法有:1.学生自主预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从“有问题”到“没有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找出答案。预习时学生应把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重要的句子勾划出来。对认识模糊和不懂的地方尤其要“慢读、细读”,仔细考虑,等待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分析。2.学生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查阅有关的文献记载、报刊、电视新闻和网上信息资料。通过对实际材料的查阅,学生可以进一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加强对理论的认识;也可以运用初步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说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让他们在调查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从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
三、学生交流,生生互动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交流,使之思维都活跃起来,生生互动起来。教师还应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感悟,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事物,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做法有:1.学生辩论式。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容易误解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处,设置一些辩论题,让学生自己形成正方和反方,进行唇枪舌战的辩论。2.学生情境表演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学生情境表演的方式进行。一般采用模拟剧场、模拟法庭、实话实说等形式。这些情境表演不但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书本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讨论交流式。为了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火花,要适时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师释疑,师生互动
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意味着可以取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始终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指导、引导,做学生自动和生生互动的组织者,学生兴趣的激励者。学生自动和生生互动以后,应该由教师释疑,进行归纳总结,澄清学生思维中的疑点、误区,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这时师生都动起来了,师生之间产生了心理共鸣,教学也达到了高潮,实现了培养学生哲学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等知识目标,也实现了情感目标。1.学生亲自体验生活式。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高潮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与家庭合作亲自体验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等,如让学生帮助家庭合理规划家庭消费支出,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也可让学生对自己的压岁钱进行理财投资,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真正提高学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生活能力。2.学生的作业与评价开放式。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布置,采用“一课一练”方式,题量只是六七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要求不一样,这样有利于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贯彻既然是让许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评价,可以是现场的鼓励、表扬、激励等评价。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