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内涵。
陶行知最早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并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本是死课本”。而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理念也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都充分说明了学习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参与现代生活,切实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生活实践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以社会为载体,使课本知识得以具体化,以一种形象立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并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正是理论联系实际所要达到的目的。
2.初中思想品德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也是帮助学生形成优良品德、树立正确责任意识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关键阶段。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学生的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个关键时期,谁能担当起引导学生思想正确发展的重任呢?我的回答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说初中思想品德学习是学生未来思想的地基,直接影响其未来思想的高度,而思想品德课能够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在应试教育的浪潮下,不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在整体教学中地位偏低,枯燥、乏味是大多数思想品德课带给学生的印象,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甚至有些家长对此也开始有了意见。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兴趣下降,也使得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力度大大降低了。这种现象迫切需要改变。而理论联系实际对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有极大的作用。一旦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就会觉得书本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它能够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思想品德课是很实际的,并不仅仅是纯理论,学了之后有用。这样,学生自然就能产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动机与兴趣。
二、初中思想品德如何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1.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现象为例子。
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注重体验与感知,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兴趣。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首先,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例子本身要既生动、具体、形象,又能较好反映教材理论知识。选好例子,就成功一半了。其次,要考虑如何应用这个例子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巩固其所学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要归纳出从所列举的例子中学生得出了什么样的感想,有什么感触,对国家、对社会、对身边的相同的现象如何进行主动的思考及正确的判断。比如,在进行合理消费的品德教育时,必须联系学生的日常消费习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自己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消费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同时,请学生谈谈在今后生活中应怎样做到合理消费。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眼光。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不但要着重掌握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考试需要的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例如每节思想品德课老师都要坚持课前给一定时间让学生们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疑惑的请老师加以引导、学生们互相解答。在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更要即时讨论引导,让学生们关注事件的后续发展。这样,不但能让他们学习到课本知识并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提高他们的实际分析能力,培养他们敏锐的政治眼光,还能让他们在情感、兴趣、意志、性格、道德、信念等方面都获得良性发展。
总之,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未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当从现在开始贯彻实施初中思想品德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栋梁之材,为担负民族复兴的重任打下坚实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