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初中思想品德“‘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学案教学

2012-12-29 00:00:00陆琼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8期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我市正在实施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运用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基于这一理念,学案的设计、使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本人结合自己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学案教学的优点
  1.学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由于性格、兴趣、生活环境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在编写学案导学时,就应该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例如在学习《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时,可应用“抢盐”风波这个材料设计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抢盐”风波这件事情,给我们哪些启示?设计的问题具有梯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不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2.学案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案教学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他们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从而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时,可提出:(1)隐私和隐私权有什么不同?(2)警察对监狱中犯罪人员寄出的信件进行检查,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3.学案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案指导下,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内容更清楚,学习方法更有效。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帮助解决,这样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时预习检测:(1)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2)公民的哪些个人秘密属于隐私?学生通过课外预习基本上掌握了本课内容,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4.学案教学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案的编写,不仅需要教师对课文内容及其知识结构、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熟记于胸,还需要教师搜集资料、精心设置问题、思考教学方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