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沁润政治课堂

2012-12-29 00:00:00张先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8期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应服务于生活,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教师要发挥创造性,立足教师实际、教材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制定出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务实,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观念、民主意识等。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次展开。如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知识目标方面要懂得劳动的地位及意义,懂得就业的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理解当代劳动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能力目标方面要能正确认识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进取心,使他们能正确认识我国今年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和择业观念,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劳动平等的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设定既符合教材的实际,也立足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是上好一节优质课的“前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日常生活中蕴涵了大量的政治教育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之旅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如此生活化的导入,容易使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时,在讲授新知之前,我选择学生追捧的“超女”现象作为导言,2005年以来骤然红火的“超级女声”,以及由此派生的天大商机。“超女”现象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实施的过程中衍发为“超女”经济,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策划方、投资方、广告商、湖南卫视、通讯商、网游运营商各获其益,这是典型的文化引爆经济。这样的材料、社会现象符合本框题的主题,更接近青年学生的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通过生活化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探究型课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的时候,恰逢宿迁市的财政收入突破100亿,针对“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设置能够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设置情境:2009年10月20日,宿迁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1亿元,一举越过了百亿元大关。这也是江苏省最后一个过百亿大关的地级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新实在博客中倡议要发动群众,让每个宿迁人说话,就“财政过百亿,我们怎么看”发表看法。一个月之内,网络跟帖突破10万人次。设置问题:作为宿迁人,也请你跟帖和张书记畅谈宿迁市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原因和你的思考与担忧。引发学生探讨:宿迁市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最终归结为一点——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宿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从而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根本因素)。担忧也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也会归结为一点——是否处理好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是否以牺牲个人、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增加国家的收入。学生在争论之余,可以得出结论: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也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只要实践活动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掌握和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丰富情感、端正态度、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这种形式的活动就是有效的,可以采用。
  此外,师生关系需要生活化,问题的设置需要生活化,等等。总之一句话,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目标都要立足生活实际,立足学生的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这样做可以使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更接近于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