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2-12-29 00:00:00曾群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1期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外,还要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小学作文教学是形象性、情感性、意境性的综合体。
  电影与语文课的优化整合,不但能弥补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不足,让课堂教学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而且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部电影就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利用电影资源辅助作文教学,能触发学生的写作情思,挖掘电影的语言特质,能让学生积累语言。电影资源更能再现生活情景,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学生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将在多彩的电影世界中受益匪浅。
  利用电影情感因素,触发学生写作情思
  电影作为现代化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人们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一部优秀电影的声音、视频相互无缝衔接,往往能触发观片者的情思,甚至有一种想写下来的冲动。古语有云:“情动而辞发。”一部优秀的电影也一样,只要能触动心弦,打动人心,学生就会有写的欲望。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想不想写是十分重要的。利用优秀的电影辅助作文教学,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个人对每一部电影的感悟均不相同,电影作文不能每次都“一刀切”——写观后感。把影视引进作文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感染、艺术熏陶,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最煽情的情节和镜头,渲染教学氛围,去打动学生心灵,促使其思想感情的升华。电影以其独有的表现形式给学生带来的强烈审美效应,深化了作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优秀的影视片可以通过直观显现的美育内容,培养学生的欣赏情趣,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如电影《背起爸爸上学》、《一个也不能少》使学生了解到在广大的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背起爸爸上学》主人公石娃的顽强意志、热爱学习的精神、孝敬父母的品质深深地教育了学生们。《一个都不能少》中13岁的魏敏芝老师为了找回失学学生张慧科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有了切身的情感体验,写出的文章情真意切,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提高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素养。
  挖掘电影语言特质,让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什认为,成人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潜意识的习得,即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二是有意识的学习,即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知识的方法并非完全分离,它们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成人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从有意识的学习逐渐发展为对语言的自然习得。电影的作用相当于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习得语言的自然条件。电影语言生动、形象,使学习者习得大量的语词,并在逼真的交际环境中学到词义、词的搭配、句子表达和感情色彩,从而真正掌握现实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形式。经典的台词会让人反复吟诵,在情感的表达和技巧的运用上都值得学生参考、借鉴。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在看电影的“余兴”中受到陶冶,得到提高。
  每一部电影在语言方面都有其不同的特质。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就能从影片中积累到丰富的语言,从而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基础。如电影《变脸》,最大的特色就是影片中人物的对话有大量的俗语、歇后语。如“蚂蝗缠住腿——甩也甩不掉”、“三月间的樱桃——红透了”等,让人拍案叫绝。教师在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观中巧记的方法,及时摘录、积累片中精彩的俗语和歇后语,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艺术的博大精深,还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词句,可谓一举两得。
  记得我的一位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与自己的小伙伴吵架后,心里十分后悔,但又不好意思开口,就写了一张字条给小伙伴。字条中就有一句“金盆打水银盆装——圆(原)亮(谅)圆(原)亮(谅)”。我眼前一亮,这不是从电影《变脸》中摘录下来的歇后语吗?这小家伙学得真快,放在文章中恰到好处!由此我深信,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不但可以在大量的课外读物中获得,在电影中也可以获取,而且这种学习是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获得的。厚积才能薄发,从优秀电影中积累语言,对提高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再现生活情景,指导观察想象
  “文质兼美”、“图文并茂”,这些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小学语文课本从过去的黑白插图到现在精美的彩图是一个飞跃。这些插图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甚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都起到极大的作用。插图的特点在于,表现生活中的一瞬间,它是静止不动的,要将图画写活,就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电影资源就可以弥补这一点不足。它让我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轻点遥控器,就可以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在指导写景文章时,我们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巧夺天工的颐和园、壮观的黄山景色、可爱的草塘……我们可以欣赏四季不同的美景;在指导写动物时,我们可以先来观赏神奇的海底世界,看白海豚、海狮等,也可以来到非洲的大草原与狮子同游。这些影视资源,都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前观察的好材料,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触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形声并茂的精彩画面,扩大了学生感官的感受力。加深了学生对事物的感知,思维中艺术形象的成熟和完美,诱发其丰富的想象,提高了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看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之后,认为主人公宋江的角色有些与史实不符,于是我要求学生先看原著中“宋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然后阅读并讨论《雪健难容宋江》、《别骂宋江》、《雪健把宋江演活了》这三篇文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促使学生去阅读名著,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及语文素质。课外的优秀影片要充分利用,课内的影视资源更要充分利用,如教学录像片《长江三峡》、《雨中登泰山》、《荷花淀》、《祥林嫂》等。学生观看后,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了解了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能获得大量教科书上得不到的知识,使艺术感觉、创造灵性、意志品格得到加强和提高。
  利用电影教学写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途径,它不仅丰富了写作教学的内容,还增添了写作的趣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精选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电影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资源和手段,达到有效、迅速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