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2012-12-29 00:00:00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11期


  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学校和企业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区、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及所属有关部门负责人、学校代表在当地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交流了地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十二五”期间和今、明两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快改善教学点教学条件,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快中小学宽带接入,建设基本的教学网络;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普及和应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推动网络实名空间建设;加快教育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加大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力度。会议指出,在发展过程中要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优先保障农村地区、边缘地区的发展,发达地区要率先示范。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指出,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首先,要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精髓,必须吃透两个关键点:一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紧密融合”;二是纲要的关键思路是“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其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要做好“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管理信息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刘延东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刘延东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不断扩展,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培训持续推进,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延东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明确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优先保障农村和边远地区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校接入宽带,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要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集中开发音乐、美术、英语等短缺课程,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要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刘延东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明确责任、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此次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四川、贵州等省的先进经验也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工作思路。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势必将为教育带来更大更好的革新,是提升教育水平的科学战略选择。我国的教育信息化道路将沿着更加科学规范的道路继续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