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丝袜也疯狂

2012-12-29 00:00:00王慧君
世界文化 2012年2期


  谈起女性的时尚,丝袜永远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长筒丝袜一直被誉为“腿部时装”,不但能够将女性腿部的一些细小瑕疵遮盖住,而且能够使粗糙的皮肤显得细腻有光泽,呈现出柔和的线条和美感,因此又有“女性的第二皮肤”之称。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上世纪40年代,很多美国妇女把拥有一双尼龙丝袜当作她们最重要的梦想之一,而当这种新产品问市时,那种如同在万众瞩目中期待巨星降临般的场景,丝毫不逊于今天人们对iPhone 4s的追捧。
  始于男性的权利
  据风俗史学家研究,丝袜的流行出现在16世纪的西方。早期丝袜的主要材质为真丝,制造全依赖于手工,因而价格居高不下,穿着丝袜也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这种审美情趣延续了数百年之久。不过,那时丝袜的穿着者主要是男性。从当时遗留下来的画作中可以看出,贵族男子对丝袜有着深深的迷恋。由贴身的袜子所勾勒出的健壮饱满的腿部线条,被男人们认为是体现高傲的贵族气质所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丝袜在当时的宫廷中很受欢迎,尤其是彩色丝袜,并以红色、橙色和紫色为上品。
  丝袜大行其道,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情。“一战”之后,女装的设计以及造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女人下半身的衣裙开始了“缩水”运动,从前曳地的长裙开始向大腿方向“退潮”。女人们开始露出小腿,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露越多。上升到膝盖上面的下衣摆,不可避免地将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腿上,于是袜子成为女性必不可少的配饰。然而当时用来生产袜子的原料都是天然材料,如棉、毛和真丝,这些材料在应用之前必须经过细心的切割和缝纫,而且普遍缺乏弹性,因此制造的耗用量极大,织出的袜子也很容易松垮。寻找新的替代品,成为制袜业人士的迫切需要。
  女秘书们的暖昧广告
  1935年,哈佛大学博士、杜邦公司的化学工程师华莱士,卡罗瑟斯发现,煤焦油、空气与水的混合物高温融化后能拉出一种坚硬、耐磨、柔韧的细丝,这便是后世著名的尼龙。利用尼龙织成的丝袜弹性十足,不易起皱褶且结实耐用,而且能让女性小腿显得修长而有光洁。为了推销新兴的产品,杜邦公司要求女职员们每天穿丝袜上班。半透明丝袜包裹下的美腿,给人七分性感,三分遐想,把女人的无限风情体现得恰到好处,那种在不经意间散发出的暧昧,让周遭的男士们陷入了疯狂。
  在广告效应和口耳相传的舆论造势之下,1939年10月24日杜邦公司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尼龙意味着新生活和未来,意味着人类对大自然的优势和美国人的智慧。尼龙轻柔坚韧,不腐不皱。人们用“像蛛丝一样细,像钢丝一样强,像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新纤维,在商店里大肆抢购,混乱的局面迫使治安机关出动警察来维持秩序。《纽约时报》曾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当时的轰动场面:“由6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制造商采用杜邦公司新型纱线生产的尼龙袜今天首次上市销售,受到妇女们的热烈欢迎。长筒袜摆放在选定的商店进行实验性销售,第一批上柜的长筒袜到下午一点钟就告罄,当天的大部分时间里,柜台前始终排着3列长长的顾客队伍,他们中许多是男人,许多人来自外地。”一家出售丝袜的商店甚至被疯狂的抢购者挤碎橱窗,致使几个女人当场晕厥。当然,被挤破门槛的肯定不止这一家。据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批尼龙丝袜于1940年5月15日在纽约上市销售,一天之内卖出7万多双,一年之内美国人就“抢”掉了640万双尼龙袜。从那时起,女人多了一份似透非透的性感在腿上,这种深色半透明的东西把整个美国包裹了起来。丝袜张扬地表达着女子的妩媚与浪漫,展示着女人魅惑的性感与对时尚的追求,甚至有人说,丝袜是男权社会女人用来征服男人的有力武器。在《一夜风流》里,克拉克,盖博曾对一个女孩吹嘘他搭便车的手段如何了得,结果却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那个女孩说这很简单啊,她只掀起裙角,露出了丰满大腿上的吊袜带,立刻就有车停了下来。柏杨先生在他的《满庭芳》中写道:“提袜故伸大腿,娇滴滴,最断人肠。”呜呼,一条玉腿,从根到梢,全部出笼,姿态优美,曲线玲珑,男人怎么能真心诚意地当正人君子呢。柏杨自此感叹做正人君子之难。当时就连时尚女王夏奈尔都制定了这样的铁律:不穿丝袜就不要出门。不到一年,整个世界为尼龙痴迷不已,街头巷角都在传口承尼龙之花常开》之歌。
  堪比法国大餐的价位
  “二战”中,尼龙是制造降落伞、轮胎、军服和帐篷等军需品的最佳材料,因此所有尼龙纤维都被严格控制以应付战争的需要,这使得用来制造丝袜的尼龙数量大大减少。1942年以后,市场上的尼龙制品开始限量,继而便绝了迹,而一双丝袜的黑市价格已经卖到3000--4000美元,一顿奢华的法国大餐也不过如此。丝袜短缺困扰着美国女人,许多追求时尚的女性索性就用液体化妆品等颜料,甚至是咖啡,将腿染成长筒袜的颜色;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她们甚至还细心地在小腿后面画上一条传统长袜所具有的接缝线。在高校,女大学生们只好唯心地发誓绝对不穿丝袜,而代之以棉袜。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抵制日货,而当时出口到美国的日货主要就是丝货,其中尤以丝袜为主。所有的学校纷纷举行宣誓仪式,女生们一脸肃穆地由礼堂排队而出,每人手中执一只丝袜,将其扔入垃圾桶里,脸上犹有泪痕。男生们则保证绝对不与穿丝袜的女生跳舞。“二战”期间有一次调查女人最想要什么,2/3的女人选择了“尼龙丝袜”,只有I/3的人选择了“男人”,因为男人好找,丝袜难求。拥有一双尼龙丝袜成为广大妇女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梦想,男人们则会动用所有的资源,为他们心爱的女人搞到一双尼龙丝袜。
  战争结束后,美国人的口号是“尼龙献给圣诞节”。1945年尼龙终于恢复生产,女人们兴高采烈地排起长队抢购尼龙丝袜,“求袜若渴”的女人买到了尼龙丝袜后,等不及回家,干脆就坐在马路边上,露出雪白大腿当众换上。看过电影《最后一班地铁》的人都不会忘记,那里面的女人看见尼龙丝袜时是怎样的一种表情——多年不见的情人街头偶遇也不过如此。而她们则表现得还要兴奋。在美国的匹兹堡,为了从一个小商店购买尼龙丝袜,4万名女士站在雨中排了一整夜的队。直到1948年生产恢复正常后,女士们才能在整夜睡眠之后,穿着干衣服买到她们的尼龙丝袜。
  如烟往事成追忆。现在每个女人都拥有许多双丝袜,而丝袜的材质,也由最初的尼龙丝,发展到水晶丝、包芯丝、天鹅绒、莱卡,越来越舒适美观,各种风情尽显。无论盛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爱美的女子总不忘穿一双丝袜来搭配裙鞋。走在大街上,满眼都是各色或长或短的丝袜,让人不禁感慨丝袜对于女人致命的吸引力。然而,无论时尚有多少次轮回,任何女人都不敢彻底地离开可爱的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