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9/kDaxf2g6aoJ5cFDsbAY6sA.webp)
只有当你的创业成果改变了用户的习惯,并且最终成为了用户的新习惯时,创业者才真正创造出了开创性的价值
作为投资人,醒客建议创业要有敬畏的态度,面对当今浮躁的创业风气,对于树立偶像这一手法他并不支持,并且在他看来,对于创业的美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创业者们的不负责任。
醒客一词是由英文“Thinker”音译得来,本意是思想者。醒客通常指一个群体,如今它似乎已经成为了陈世鸿一个人的代名词,醒客是他的网络ID,比真名使用率更高的称呼。
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从事IT技术工作,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互联网领域,从做技术开发到业务运营,他一直都很享受这个领域所带给他的新鲜和刺激。直到2011年,他的事业再一次转轨,一直寻求创新的他把目光转移到了一个看似与他过去经历所完全不接轨的领域——天使投资。
“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我一直都在关注也很感兴趣,所以要尝试。”
在中国做“天使”不容易
“天使投资在中国刚刚兴起,很多相关机制并不完善,特别是对于创业者的资源保护上。”这是醒客入行一年多来最深的感触,特别是在和互联网有关的技术领域里,很多东西做到最后总是会被一些大的公司所垄断。也正是基于对这种风险的考虑,他会谨慎对待所有的投资项目。
事实上在业内很多人都和醒客有一样的感触——在中国做天使投资人不是件容易事。拿美国举例,他们在创投领域的法律非常完善,投资人从不担心最终血本无归,创业者也能够获得保障,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合作起来非常轻松。而目前中国仅有一个《创投企业管理办法》,这些仅仅是给如何投资和募集资金“铺出基本的路”,但实施起来却谈何容易。
创业者所提出的点子是否能真正运用于实际也是醒客做投资的必要前提。在他看来,“能够运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想法可行的前提下,是否确定市场上没有此类产品或者说有生存空间?对此他坦言,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案子,对方想要做一种陌生交友的软件,实际上目前市场类似软件已经有很多,比如陌陌、微信等等,发展空间并不大,创业者说得头头是道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了解的太少。“这样的项目投资人当然不会投,我想说的是,创业者在提出想法时,一定要深入研究相关领域,就拿IT方面来说,现在很多人就是看看IT相关新闻,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全面,其实只是一些表面热点。”
虽然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在收益上,可对醒客来讲,这绝不是唯一的着眼点。“有投资,就面临着有风险,我会用自己在互联网专业上的优势尽可能的在初期选择上规避风险,当然也会就我的投资能力和项目需求综合考虑,毕竟我是用自己的积蓄在做这些,每一步都要做的谨慎稳重。”面对如今一些“大手笔”的天使投资,他坦言,自己是这个领域的新人,也是在摸索中前进,不急于求成是最好的心态。“如果你作为投资人就总是把所谓的名气、利益、功成名就这些挂在嘴边,那么创业者也很难有个好的心态。”
在谈到创业者时,醒客笑言自己遇到过的创业人良莠不齐,甚至所出示的商业计划书中,多一半只是在解释自己哪方面需要资金、需要多少资金。理由看似很充分:没有足够的钱,无法维持整个团队的运营。然而他们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投资人为什么要投钱给自己?
不提倡树立偶像
虽然目前中国的天使投资领域还处于一种机制欠缺成熟,创业者水平也参差不齐的状态,醒客依然选择进入天使投资这一领域,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他本人对于投资与创业的独到见解。
在他看来,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行为都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只有当你的创业成果改变了用户的习惯,并且最终成为了用户的新习惯时,创业者才真正创造出了开创性的价值,而非简单对于前人的重复。但是对于国内目前颇为热门的各类创业类比赛,醒客希望创业者冷静对待:“我个人觉得,虽然创业比赛有一些展示创意的机会,但比赛本身没有办法让一个项目成功,创业者不应该花过多精力不停追逐各种创业比赛。过早媒体大量宣传,容易让创业者心里变得浮躁、急功近利,也容易招来各种口水意见,使创业者无所适从。创业是个长期的事儿,要耐得住寂寞,而且在展示的同时也容易过早暴露自己的运营思路,在知识产权被漠视的环境下,展示的越多,暴露的越多,创业的风险也会增加。”
对于创业,醒客更希望年轻的创业者可以脚踏实地的低调启航,即便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也千万不要因此觉得成功就能水到渠成,还是要从细节把握,从小的环节和方向做起,“我并不鼓励创业者在初期就做一个想撬动整个产业链的项目,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一个点集中去做,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投资人,醒客建议创业要有敬畏的态度,面对当今浮躁的创业风气,对于树立偶像这一手法他并不支持,并且在他看来,对于创业的美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于创业者们的不负责任。“投资人不该把精力都放在秀上,更不宜过分鼓励大家创业,去强调创业是多么有理想的事,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些人盲目创业,乔布斯、比尔盖茨之类的故事,可以励志,但不能作为模仿样板,作为投资人,我认为应该适度的透露给大家创业中会面临到的种种困难。”
醒客接触的每一个案子,无论好与差,他都会给出反馈,并不断总结,是否投资也会格外谨慎。“我在互联网领域有很长时间的从业经历,对这个领域的项目更加关注,我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到项目,对于创业者也是如此,找自己懂的做会容易得多,失败率也会相对低一些。”
2012年可以称为是天使投资人这一行业的元年,而正如大部分创业者感受到的,在2011年开始的以移动互联网创业为标志的新一波创业高潮中,也吸引了更多有条件的人加入到中国天使投资行业中来,醒客便是这群天使中的一员,对此他也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目前任何的不足都是暂时的,一个领域从兴起到成熟需要过程。”
从做互联网到投互联网
冷静的分析与独到的见地,源自于醒客对于投资的敏锐嗅觉,更是与他以往在其他领域中丰富的阅历息息相关。虽然在天使投资领域,他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新人,但在互联网领域内,专业IT技术出身的他却已是一位打拼十余年的老将。
老将也好,新人也罢,对于头衔,他并不在意,对他而言,做任何事的意义在于对过程的享受,如果附加太多包袱会做的不快乐。
说到醒客自己最初的那段创业史,时间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大学里学习专业IT技术的他,成绩优秀,大学刚毕业,一边从事大学研究所里的工作,一边和几个知己好友创办起了IT设备和互联网有关的公司。
初创公司,赚了一点钱,但对于未来的方向和发展没有太多概念,那时候,还只是个技术思维的人,几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头一次感受到了用知识和激情做自己喜欢的事儿,一群人沉浸在兴奋之中。“但是当时我们主要是研究技术方面的人,对市场运营等等根本不懂,所以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也就没再做下去。”
谈到那段经历,醒客并未表露出过多感慨,对他而言,那甚至都算不上“创业”,因为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心思集中于收益上,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源于喜欢并享受过程。也正因如此,当今天自己以天使投资人身份面对种种前来寻求帮助的创业者时,他总是会把这种思想渗透给大家:创业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把它当成一次一夜暴富的机会。“谈项目时也遇到过一些人,一开始说得很好,但是因为过度追求利益,最后发现越走越偏离最初的目标。”
在做天使投资一年多的时间里,醒客这样的观点也真真实实地改变了一些与他接触的创业者的思想。“在聊天中,我能感觉到,这些人逐渐开始注重对自己所做项目在转变业务模式上的思考,是一种成熟的、深度的思考,而非简单停留在期待‘财富过亿’的幻想中,我想这也算是目前我对这个行业所献的绵薄之力吧!”
任何事情于醒客而言似乎都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他的微信个性签名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当然并非原地不动等着天上掉馅饼,而是在稳步前进中保持一个警醒的头脑:时刻学习,随时发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意识,即便当时在大学已经有着颇为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醒客还是觉得生活并不该如此。“看着65岁退休教授们在校园里悠悠遛弯的背影,20岁就知道退休后的结局,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做互联网最需要的就是最快最新的信息,可这在那个年代,如果不在主流大城市,很多信息是完全接触不到的。”
于是,醒客放弃别人眼中备受羡慕的大学公职,只身前往北京,一切从零开始,他的目标很明确:进大的网络公司,进入行业的主流圈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在领域前沿。
十年间,他辗转国内几个大的网络公司,从中华网负责技术到新浪网负责当时热火朝天的视频运营。整个过程看似顺风顺水却又步步“精”心。
就在别人看来自己事业相对稳定的时候,醒客却又一次选择从“零”开始——投身天使投资。过往的经验让他面临新的挑战从容不迫,而因为新挑战而产生的兴奋感更是让他对于新的角色与生活乐在其中。
“要从自己最擅长的一个点开始做起,随着能力和经验的积累,再不断探索新的领域。”这是醒客对自己这十年就职经历的总结,也是他如今作为天使投资人,对创业者们的忠告。“我不愿总把自己的经历挂在嘴边和别人讲”,在他看来,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经历却无法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