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刚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可调持续发展,强化和谐社会建设,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全面完成了规划目标。“十一五”时期,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5年增长77.3%,年均增长12.1%。伴随着收入的增长,吉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跨上新的台阶,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一)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热情不断高涨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委、省政府围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目标,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引导下,出台了一系列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策,保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679.04元,比2005年的6794.71元增加4884.33元,增长71.9%,年平均增长11.5%,居民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生活消费呈稳定状态,但象征生活水平的住房和汽车消费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从根据吉林调查年鉴统计数据计算的消费弹性系数表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表1 “十一五”城镇居民消费弹性系数
根据弹性需求理论,弹性系数大于1的,数值越大,表明需求弹性就越大,需求增长速度快于收入增长速度。
(二)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特征差异明显
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同群体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扩大。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最高10%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是25381.72元,最低10%低收入家庭的人均消费支出是4632.63元,二者之间的差距是20749.09元,比2005年二者之间差距的10768.5元增加了9980.59元,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比从4.4∶1扩大到5.5∶1。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差异。2010年10%最高收入户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707元以上,属于富裕阶层,是“导向型”消费群体,恩格尔系数在25%以下,比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其消费特点是穿着高档化、家用设备智能化,消费的热点是家用汽车和高档住宅,2010年10%最高收入户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6.12辆、家用电脑75.11台、钢琴5.38架、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57.28台,人均居住面积43.12平方米,都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其他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起到了示范导向作用;城镇20%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属于“提高型”消费群体,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其消费特征是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用于改善居住条件、添置家庭设备和文娱用品等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要高于平均水平;最低10%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属于“生存型”消费群体,恩格尔系数通常在40%左右,吃穿住就占到消费支出的70%左右,八大类消费具有刚性特征,消费支出规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9.7%,最高10%家庭的18.25%(见下表)。
表2 不同收入群体消费结构
(三)服务性消费增长缓慢,比重下降
随着收入的增长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花钱买服务已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但“十一五”时期,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是下降的,从2005年的27.1%下降到2010年的24.9%,下降2.2个百分点;2010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908.46元,比2005年增长57.8%,年平均增长9.6%。增长速度低于同期的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速2.5和1.9个百分点。
(四)食品消费支出稳定增长,比重下降,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温饱问题的根本解决,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健康放在首位,追求更加合理的膳食结构,绿色、营养、无污染的食品成为了日常饮食的首选。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3767.85元,比2005年的2356.00元增长59.9%,年均增长12.5%;餐馆用餐成为居民就餐消费的时尚,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为684.09元,比2005年增长73.5%,年均增长11.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已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34.7%下降至2010年的32.3%,下降2.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虽然受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恩格尔系数有一定的起伏,但食品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生存消费的比重趋于降低,发展和享受消费有较大的提升,消费结构更加优化。
表3 2005-2010年消费结果变化
(五)消费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差距逐步扩大
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794.7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7924.86元低1130.41元,消费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7%;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是11679.04元,比全国水平低1792.4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6.7%,虽然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但二者差距的绝对额呈扩大的趋势,从下图我们就能看到这点。
“十一五”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吉林省城镇居民物质生活有了质的提升,住房、汽车、耐用消费品、旅游、个性化消费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一)衣着消费快速增长,打扮更加靓丽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服装不再单纯是御寒之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吉林省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个人仪表,更加注重服装的档次、品牌和面料,服装款式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穿着愈加时尚。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衣着支出1570.68元,比2005年的826.21元增长90.1%,人均服装消费量由2005年的6.9件,提高到2010年的9.2件,单件服装的价格也由80多元上升到120元以上,高档服装、鞋帽等支出增幅较大。经对长春市几家大型商场的调查显示,高档裘皮服装的销售额每年都以15%的速度增长。
居民除注重穿着外,也更加注重提升自身品味和个性魅力,对金银珠宝饰品的需求大幅上升。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金银珠宝饰品支出比2005年增长1.2倍。
另外,美容化妆的消费呈现出专业化和高档化的趋势,美容护肤不再是年轻女士的专利,美容消费人群和消费产品迅速扩张。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美容化妆服务支出为304元,比2005年增长了1.1倍。中高档用品消费的持续增长,反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已从单一的满足物质生活,发展到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二)汽车消费强劲增长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汽车价格大幅度下降,拥有私家汽车不再是梦想。“十一五”时期,家用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城市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大幅上升。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吉林省城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为7.1辆,比2005年增加5.7辆,增长4.1倍。家用汽车消费的强劲增长,拉动了交通类支出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城镇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是带动交通支出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交通支出826.17元,比2005年的319.08元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1%。其中,人均购买汽车支出340.10元,比2005年增长6.7倍,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达7.1%,比2005年增加2.5个百分点。交通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新的增长热点。
(三)信息产品消费方兴未艾,移动电话和电脑迅速普及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换代周期缩短,特别是移动电话更新换代频率加快,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信息消费需求,使城镇居民信息通讯消费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通讯支出537.74元,比2005年的414.42元增长29.8%,年均增长5.3%,其中通讯工具支出增长46.0%,年均增长7.9%;2010年末每百户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达202.04部,比2005年的142.02部增长42.3%,人均购买移动电话消费74.40元。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加快了通讯消费支出的增长。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人均电信费支出433.47元,比2005年增长26.2%;2010年末,每百户电脑拥有量54.2台,比2005年增加24.14台,是2005年的1.8倍;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38.72台,占拥有计算机家庭的71.4%,比2005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随着数据吉林的建设,吉林省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吉林省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上网费用达到78.20元,占电信费用支出的18.0%;百户家庭接入数字信号电视机100.76台。
(四)居住更加宽敞,家庭设施更加完备
随着前几年我省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和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吉林省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城市住宅开发建设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以及政府保障住房投入力度的加大,“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的居住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许多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末,吉林省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41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3.1平方米,增长12.1%。到2010年末,吉林省城镇居民91.7%的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居住两室一厅以上的家庭占82.8%,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4.25%,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为81.3%,99.52%的家庭使用安全卫生的自来水,64.24%的家庭对住房进行了装修。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为1344.41元,比2005年增长59.0%,年均增长9.7%,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11.5%,其中水电燃料支出增长79.7%,居住服务费支出增长1.1倍。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居民对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不再满足于数量的扩张,而是向着高档化、智能型发展。传统意义家用电器已被轻薄液晶彩电、环保健康节能空调和冰箱、家用电脑、摄像机等数码电子产品所取代。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置家用设备支出710.28元,比2005年增长1.5倍,2010年末,城市居民家庭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22.2台、电冰箱89.9台、洗衣机94.9台、家用电脑54.2台、照相机32.6架、微波炉46.9台、摄像机8.4架、消毒碗柜7.1台、洗碗机0.6台。
(五)旅游消费高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受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两次大型世界性活动的影响,吉林省城镇居民旅游消费高速增长。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旅游的花费达285.90元,比2005年的104.0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4%。2010年人均旅游次数0.6次,比2005年的0.3次增长1倍。旅游是“十一五”时期吉林省居民家庭休闲消费热点,这表明居民在收入提高后,消费的着力点开始向享受型消费转化。
(一)边际消费倾向增强
“十一五”时期吉林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是低水平的增长,许多消费项目和领域在吉林省是刚刚起步,居民的消费倾向仍处在增长阶段。这点从消费的边际倾向和百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可得到清晰反映。据据吉林调查年鉴统计数据计算,“十五”时期吉林省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73,“十一五”时期则上升到0.77,其中,高、中家庭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由“十五”时期的0.65提高到“十一五”时期的0.80。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家庭百户拥有汽车7.1辆,而同期广东拥有26.6辆,辽宁9.0辆,天津15.5辆,四川8.6辆。这表明,随着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预期收入的看好,以汽车、住房和电子信息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消费高潮即将来临。
(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其它消费
医疗保健消费是一种被动的消费,它的过快增长必然要挤占其他消费。自2002年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呈快速增长趋势。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时期医疗保健支出增长88.6%,分别高于同期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31.9个百分点和26.2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仍增长74.4%,高于“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16.7百分点和15.6个百分点。
(三)消费环境混乱
当前我们的消费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虚假广告夸大产品的功效,给消费者设置陷阱。在一些消费领域,由于价格缺乏必要的标准和透明度,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垄断行业利用其强势地位,单方面设定消费者义务,强制消费者接受商品和服务,增加人们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消费环境上的诸多问题,使消费者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另外,假货泛滥,欺诈横行,败坏了社会风气,引发了信任危机,一定程度削弱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消费者正常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释放。
(四)价格过快上涨严重影响居民消费
2005年以来,居民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2009年以来,食品和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严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热情。根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计算,“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6.3%,食品价格累计上涨42.9%。在这种消费环境下,居民应对价格快速上涨的方式之一是选择削减消费量。以2010年居民食品消费为例,据吉林调查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吉林省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3767.85元,比上年增长3.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食品消费实际是负增长(见下表)。
表4 2010比2005年吉林省居民食品消费增长情况(单位:斤)
“十二五”时期,随着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同宏观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伴随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会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依据分析预测,“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年增长率将在12.0%左右,“十二五”时期末,吉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预计将达到2万元左右。据对吉林省部分城镇居民家庭“十二五”消费意向调查,未来5年,如果收入增长达到预期,37.3%的家庭表示会把消费的重点放在住房和耐用品消费更新方面,27.7%家庭将会进行旅游,15.9%的家庭将购买汽车,10.5%和8.6%的家庭将会把消费重点放在改善饮食和服装消费上,其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中,37.3%的家庭要买住房和耐用消费品,23.9%的人表示会去旅游,17.2%的人将要提高饮食水平,11.9%的人会购买服装。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37.2%的家庭会改善住房条件,33.7%的家庭将会增加旅游的消费支出,25.6%的家庭要买汽车。
(一)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增加居民对预期收入的信心是提升居民即期消费的重要保证。当前吉林省的收入分配体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缺少保证城镇居民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的机制。这种状况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城镇居民的即期收入增长,也成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重要阻力。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增加较低收入人群工资水平,扩大中产阶级群体将是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状况,发挥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存在,全力促进就业增长,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
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当前老百姓不敢花钱的重要原因。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使居民对未来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各项支出的预期大增,将过多的收入用于防范未来风险。预期支出的上升,使得人们倾向于更多的储蓄,即期消费过度转入预期消费,导致当前消费需求不足,这既对当前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也阻碍着居民消费结构的顺畅升级。因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要不断健全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帮助居民更好地解决住房、医疗、养老、失业救济等后顾之忧,以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费需求。特别是要关注低收入家庭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开拓新的消费领域,提升消费热情
多年来,吉林省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其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费不足,形不成大面积持续的消费热点。发达地区的实践已经证明,消费热点的出现是提升消费、促进产业发展和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改革初期,我国根据国际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国内居民的消费热情,引进了冰箱、彩电和洗衣机的生产线,在引进生产线的同时,还改革当时的低工资制度,压抑多年的消费欲望得到迸发,三大电器的消费热一夜之间形成,使居民的消费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未来几年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引导居民的即期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