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TIMUS的临近空间飞行器再入轨迹优化设计

2012-12-29 04:13张蕊孙国庆杨泽山
航天器工程 2012年2期
关键词:转角飞行器轨迹

张蕊 孙国庆 杨泽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北京 100191)

1 引言

临近空间飞行器再入时,由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在大气层中飞行,将受到热流密度、动压、过载的严格约束,以及需要进行主动姿态控制,给飞行器材料和内部设施热绝缘带来巨大的挑战,所以安全可靠的再入成为重要问题,再入轨迹的优化也成为一项关键技术。

现有的轨迹设计方法有工程规划法,依据工程经验将轨迹分为数段,然后分段求解[1]。轨迹优化设计主要有基于极大值原理的间接法[2-3]和基于非线性规划理论的直接法,直接法中的伪谱法[4-5]应用最为广泛,但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均采用传统的寻优方法,根据工程经验设置参数初值,然后通过试凑法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由于目标函数对待优化参数的微小变化十分敏感,这样在全局寻优时给轨迹优化带来很大问题,很难对整个的解空间进行搜索并找到全局最优解,即使能找到全局最优解,也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寻优,而且优化结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些参数的初始给定值,因而不便于工程应用。除了传统的直接法和间接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优化方法应用也较广泛,如动态规划方法[6]、快速搜索 随机树 法[7]、遗传 算法[8]等,这些算法在OPTIMUS软件平台中都有体现。

OPTIMUS软件平台是一种过程集成与多学科优化的软件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过程自动化、设计空间开发、先进的概率和统计方法、数值优化算法等。OPTIMU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结构优化、涡轮气动优化设计[9]、弹道仿真控制系统参数优化[10]等方面。在再入轨迹优化问题中,基于OPTIMUS平台,可以充分应用其集成的数值优化算法,快速确定初始猜想值,并选取最佳优化方案进行求解。

本文针对再入轨迹优化中初值选取和计算效率的问题,利用OPTIMUS 寻优平台,找出轨迹优化的初值点,并确定最佳的优化算法,再依据算法编写优化程序,这种计算机集成的辅助优化设计可以取代大量的低效手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基于OPTIMUS的轨迹优化方案计算快速、寻优准确,且计算结果精度高。

2 再入轨迹优化问题

飞行器再入过程中,由于各种状态变量的绝对值相差较大,这对于再入运动方程的数值计算非常不利,为提高计算精度、增强算法收敛性与快速性,需将实际再入运动方程进行归一化处理。因此,在考虑地球旋转的情况下,飞行器再入无量纲运动方程组为

上述再入运动方程组是关于无量纲时间τ=t/的微分方程组,其中,R0为地球半径,g0是海平面重力加速度。式(1)~(6)方程组中:r为飞行器质心-地心的距离与地球半径R0的比值;θ和φ分别为再入过程中的经度纬度;V为飞行器相对地球的速度与归一化变量(圆周速度)的比值;γ为航迹倾角;ψ为航向角;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σ为滚转角;L为飞行器的总升力加速度;D为阻力加速度。L、D计算公式为

式中:ρ为大气密度;m为飞行器质量;Sref为飞行器的参考面积;CL和CD分别为飞行器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其与飞行器的马赫数Ma和攻角α有关,也即CL=CL(Ma,α),CD=CD(Ma,α)。

再入轨迹优化问题,即寻找最优控制律σ(t),使飞行器在再入过程中,满足要求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运动学方程,并使给定的性能泛函具有极值。本文中设计的性能泛函为在给定纵程下使再入横程最大。

为简化问题,再入轨迹优化时采用以下假设条件:重力加速度g为常值g0;满足准平衡滑翔条件γ≈0,γ≈0;由于高度相对地球半径很小,令r为常值且r=1;不考虑地球自转,将哥氏加速度与牵连加速度影响因素忽略。简化后的再入运动方程为

过程约束考虑气动加热、过载及动压3种不等式约束。热流率约束为

动压约束q主要取决于机体结构和运载器表面防热材料的强度,qmax为允许的最大动压值。

过载约束n主要取决于飞行器结构强度和器载设备的过载范围,nmax为允许的最大过载值。

给定纵程下最大横程问题的描述如下(见图1):设飞行器的初始再入点为O点,其对应的经纬度为θO和φO;要求到达的目标点为T,其对应的经纬度为θT和φT;P点为经过O点和T点的大圆弧上的点,且满足O点到P点的距离为给定的纵程值SP,其对应的经纬度为θP和φP;F点即为给定纵程值SP所对应的最大横程点,其对应的经纬度为θF和φF。再入轨迹优化问题即为寻求最优滚转角控制量σ(t),使飞行器在满足初始状态(O点)和给定的纵程SP的情况下,到达最大横程点F处,且满足再入过程约束和再入运动方程。

图1 最大横程示意图Fig.1 Maximum crossrange diagram

本文主要是基于最优控制理论,设计滚转角控制量,通过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求解最优控制问题,使再入飞行器在给定纵程SP下,获得最大横程SF。优化目标是横程SF最大,优化变量为滚转角σ(|σ|<π/2),性能泛函即为

终点约束条件主要有2个:①达到预设的末端能量;②保证连接∠OPF为直角。

式中:rF为终端高度;VF为终端速度;eF为终端能量,哈密尔顿函数H写为

式中:pθ,pφ,pV,pψ为共轭状态变量,共轭状态方程为

根据最优条件,最优滚转角控制律要满足

根据运动的积分以及整理,具体参见文献[11],可得到滚转角σ最优控制律为

在滚转角表达式(22)中,可以看出分子分母是常数c1,c2和c3的线性表达式,由此可以得出,滚转角的值只与其中2个独立变量有关,最终优化目标也即通过搜索找到2个独立变量的值。假设:c2=sinλ,c3=cosλ。终点约束条件2可以改写为

至此,给定纵程下最大横程优化问题可表述为:在满足终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利用寻优算法求解最优控制参数c1和λ的值。c1作用域为[-1,1],λ作用域为[-π,π]。对实际飞行器轨迹优化而言,可以取

其中K1,K2为权值,可取为K1=1,K2=1。需要寻找两个参数c1和λ,使Δ(c1,λ)最小。利用OPTIMUS集成的优化平台,可以方便快速地搜索出最优参数c1和λ。

3 基于OPTIMUS软件平台的再入轨迹优化

在OPTIMUS软件平台中,集成了多种优化算法,分为两大类:全局优化算法和局部优化算法。全局优化算法主要包括:差分进化、自适应进化、模拟退火、遗传算法[12]等;局部优化算法主要包括:模式搜索法[13]、序列二次规划、非线性二次规划、广义简约梯度等。全局优化算法往往收敛速度较慢,而局部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快,但如果初始点选取不够准确,局部优化算法将有可能使搜索进入局部极值,导致结果不准确。本文结合全局优化算法和局部优化算法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全局优化算法和局部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优化的概念,全局优化算法采用遗传算法,局部优化算法采用模式搜索法,将遗传算法得到的结果作为模式搜索法的初始点,并进一步精确搜索得到最优解。采用混合优化算法,不仅缩短了仿真时间、降低了错误率,而且提高了优化精度,满足了全局最优性。下面主要介绍在OPTIMUS软件平台下优化设计的详细步骤。

3.1 建立工作流

为了应用OPTIMUS软件平台,通过可视化的建模方式,将仿真程序和工作流集成在OPTIMUS平台的框架中,首先建立M 文件global.variable.dat,其中包含有待优化的控制参数c1和λ的值。接着将事先编好的数学模型仿真程序导入OPTIMUS平台,搭建系统工作流。在OPTIMUS 中选择控件,并将所有控件用连接线进行连接,搭建OPTIMUS工作流。工作流控件中包含设计变量、输入输出文本文件、仿真程序模块、输出向量、输出变量以及连接线。搭建工作流的目的,在于以图像化的方式描述仿真中计算的逻辑和数据流程,仿真工作流在输入文件中更新输入参数、进行仿真计算,从结果文件中读入计算结果。

在手动输入完成后,OPTIMUS 就开始自动化的计算。先对c1和λ取值,修改global.variable.dat中相应的数值。之后运行M 文件搭建的动力学仿真模块,待程序运行结束后读取Output.dat中的数据,根据事先设置的算法,自动计算出c1和λ更新值,回到第一步进行数据刷新,然后重复这个工作流程,直至得到符合条件的解。整个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由计算机独立完成长时间的运算,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试验设计与响应面模型的搭建

完成建模后要进行试验设计,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比较准确地反映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关系,并且通过响应面模型使结果可视化。OPTIMUS提供了多种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方法,包括全参数、随机试验设计、部分参数等。试验设计的目的在于分析参数相关性,为响应面的建立提供样本点,保证在设计变量变化时(特别是边界上)不发生干涉、参数不匹配及命令不执行等情况。此外还应对网格尺度、计算步长、差分格式及数等进行匹配调试,以便在计算时间、精度及稳定性等方面得到平衡。

优化变量c1可行域为[-1,1],λ可行域为[-π,π],图2为拉丁超立方样本点分布,图3为参数相关性。

图2 拉丁超立方样本点分布Fig.2 Latin super cubic sample point distribution

图3 拉丁超立方参数相关性Fig.3 Latin super cubic parameters correlation

通过实验设计分析得出:该飞行器轨迹优化的目标泛函对选择的参数敏感性非常高,参数响应面存在很多局部的急剧变化,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优化算法显得尤其重要。试验点的选择应针对不同模型有侧重地进行考虑,虽然尽可能地将试验点个数减少,但前提是体现整个参数可行域内的分布情况。

选择相应的设计实验方法可以得到响应面模型,来模拟一系列输入与输出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由于该飞行器优化模型非线性极强,对于参数的响应面波动十分剧烈,所以需要相当精确的拟合方法对其进行拟合,以减少后续分析处理中由于模型误差引入的不确定性。以插值法中的RBF 神经网络方法为例,形成的插值响应面如图4所示。

图4 RBF神经网络方法插值响应面Fig.4 RBF neural network method interpolation response surface

响应面模型搭建的出发点在于利用一系列的拟合算法,在若干试验点的基础上,对待优化的精确响应面模型进行离散样本点拟合,用数理分析统计的方法代替实际飞行器模型。虽然舍弃了小部分精度,但换来的是后续的高效运算,极大地减少了数据存储和运算量,基于该拟合模型,就可以将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关联起来,从而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较好的响应精度,降低了运算成本和响应时间。

完成了上述的工作流的建立、以及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模型的搭建之后,就可以选择OPTIMUS软件平台内部自带的遗传算法和模式搜索法对参数c1和λ进行寻优计算,并最终得到参数的最优值为c1=0.784 7,λ=0.524 6。

4 编程实现轨迹优化与仿真结果

将OPTIMUS软件平台优化出的参数c1和λ的值,代入到公式(22)的滚转角最优控制律中,并编写相应的MATLAB 再入轨迹仿真程序,即得到满足性能泛函和过程约束的再入轨迹。

MATLAB 仿真用到的再入飞行器参数为:参考面积149.388m2,飞行器质量37 362.9kg,最大热流率794 005 W/m2,最大动压15 425N/m2,最大过载5gn。攻角α变化范围为[0°,45°];马赫数Ma变化范围为[3,25];高度变化范围为[0km,120km]。初始条件为:高度123.104km,经度和纬度分别为-122.498°和-33.262 9°,速度为7 625.15m/s,航迹倾角为-1.249 4°,航迹偏角为46.061 7°。终端条件为:高度30.427km,经度和纬度分别-62.346 5°,35.270 6°,速度为908.151 6m/s,纵程为9 871.4km。图5~8是仿真结果,对任意的给定纵程,都有左右两边的两个最大横程。图5是高度-速度空间中的再入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到满足热流率、动压和过载约束;图6是对应的最优滚转角;图7是航迹倾角;图8是星下点轨迹(给定纵程下对应的最大横程有左右2条)。

图5 再入轨迹图Fig.5 Entry trajectory

图6 滚转角控制曲线Fig.6 Bank angle profile

图7 航迹倾角变化曲线Fig.7 Flight path angle profile

图8 星下点轨迹Fig.8 Trajectory of ground track

5 结束语

本文基于OPTIMUS优化软件平台,提出了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再入轨迹优化方案。与传统的优化方法不同,先利用OPTIMUS平台优化求出初值,并选出最佳优化算法,再编写优化程序进行求解。OPTIMUS平台在轨迹优化中的应用,可以快速地搭建起整个数据流程,通过应用多种不同的优化算法,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求解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轨迹优化问题各个环节的细节,并获得优化问题的初始猜想,然后针对具体问题设计优化方案,所开发的算法程序具有计算高效、便捷准确的特点。

(References)

[1]赵汉元,飞行器再入动力学和制导[M].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Zhao Hanyuan.Flight vehicle entry dynamics and guidance[M].Changsha:University of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7(in Chinese)

[2]Vinh N X.Optimal trajectories in atmospheric flight[M].NewYork: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981

[3]Lu P,Xue S B.Rapid generation of accurate entry landing footprints[J].Journal of Guidance,Control and Dynamics,2010,33(3):756-767

[4]雍恩米,唐国金,陈磊.基于Gauss伪谱方法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快速优化[J].宇航学报,2008,29(6):1766-1772

Yong Eenmi,Tang Guojin,Chen Lei.Rapi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hypersonic reentry vehicle via Guass pseudospectral method[J].Journal of Astronautics,2008,29(6):1766-1772(in Chinese)

[5]宗群,田栢苓,窦立谦.基于Gauss伪谱法的临近空间飞行器上升段轨迹优化[J].宇航学报,2010,31(7):1775-1781

Zong Qun,Tian Bailing,Dou Liqian.Ascent phas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near space vehicle based on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J].Journal of Astronautics,2010,31(7):1775-1781(in Chinese)

[6]John T B.Survey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trajectory optimization[J].Journal of Guidance,Control and Dynamics,1998,21(3):193-207

[7]周克强,高晓光,白奕.改进的快速扩展随机树在航迹规划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10):1538-1540

Zhou Keqiang,Gao Xiaoguang,Bai Yi.Trajectory planning using improved 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J].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06,28(10):1538-1540(in Chinese)

[8]周浩,陈万春.高超声速飞行器滑行航迹优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5):513-517

Zhou Hao,Chen Wanchun.Optimization of glide trajectory for a hypersonic vehicle[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2006,32(5):513-517(in Chinese)

[9]严俊峰,吴宝元,逯婉若.基于OPTIMUS的涡轮气动优化设计[J].火箭推进,2008,34(2):13-17

Yan Junfeng,Wu Baoyuan,Lu Wanruo.Turbo aerodynamics optimization design based on OPTIMUS flat[J].Journal of Rocket Propulsion,2008,34(2):13-17(in Chinese)

[10]周健,姜晓菡,周喻虹.基于OPTIMUS的控制系统参数优化计算[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28(3):13-18

Zhou Jian,Jiang Xiaohan,Zhou Yuhong.Optimization of parameters f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OPTIMUS[J].Journal of Projectiles,Rockets,Missiles and Guidance,2008,28(3):13-18(in Chinese)

[11]Lu P.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with analytical feedback bank angle law,AIAA-2008-7268[R].Washington:AIAA,2008

[12]袁麟博,章卫国,李广文.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模式搜索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29(3):279-282

Yuan Linbo,Zhang Weiguo,Li Guangwen.A path planning for UAV based on genetic-pattern searching algorithm[J].Journal of Projectiles,Rockets,Missiles and Guidance,2009,29(3):279-282(in Chinese)

[13]张煜东,吴乐南,王水花.基于遗传算法与模式搜索的混合优化算法[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2,4(1):34-39

Zhang Yudong,Wu Lenan,Wang Shuihua.A hybrid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and pattern search[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2,4(1):34-39(in Chinese)

猜你喜欢
转角飞行器轨迹
解析几何中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求法
高超声速飞行器
玩转角的平分线
轨迹
轨迹
侧围外板转角深拉伸起皱缺陷研究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基于在线轨迹迭代的自适应再入制导
INS/GPS组合系统初始滚转角空中粗对准方法
飞机活动面转角测量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