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东
(广州风行牛奶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企业设备的不断增加,设备水平不断向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由此设备的技术改进及提高、高负荷、长周期运行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体现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当前在企业如何进行科学管理设备的主要课题。
设备不仅是企业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主要经营资本和企业生产力的主要构成,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获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企业设备管理的目标是优化企业资本构成和设备资源配置,运用各种经营管理手段,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适用性。设备的组织管理就是按生产流程对设备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构,用跨职能团队组织结构替代单一职能结构,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组织。而选用那些设备知识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或多技能的操作人员进入设备管理队伍,建立一支由设备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操作人员
组成的三位一体全员化设备管理队伍。同时建立《设备管理制度》、《配件管理制度》、《修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相应的一套规章制度。是实现合理的设备管理的主要保证。
随着企业产品市场的扩大及生产线规模的扩大,大量技术先进、装备精良、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设备迅速增加。要管好这类重点设备,必须注重以下二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对重点设备的全寿命管理至关重要,应建立各重点设备的设备台帐、卡片与备件清单,认真记录设备的使用和故障情况,建立规范的档案制度,为管理与维修提供必要的信息。对重点设备,更应该建立机、电、液、操作人员四位一体的新的维修体系,掌握各技术环节,迅速提高各有关人员的技能水平,一旦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快速判断和解决。同时,应着眼于加强保养,零等候,以加强保养为基础,保证重点设备的故障及时处理。
保证重点设备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还必须作好重点设备的现场管理。包括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管理和润滑管理等。对重点设备实行特护管理,减少重点设备的人为劣化,减少因缺乏周期预防性保养而造成的突发故障性停机而造成的生产损失。加强现场管理、建立重点设备的技术资料与技术规范,对重点设备定期检查、定期监测。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坚持设备巡检交接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要落实“四到现场”。
在企业设备管理中,备件管理是一项繁琐且易出差错的工作。备件往往品种多,资金占用大,如何优化备件管理,做到计划准确,储备合理,管理先进,为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创造条件是很重要的问题。备件计划管理是在满足生产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备件储备,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有,应该制定《备件计划管理规定》、《备件库房管理规定》、《备件入库、保管、发放管理规定》等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为备件管理工作的基础。同时规范备件管理过程的统计工作,力求做到管理有制度、计划有依据、储备有标准、资金有控制,使备件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目前,企业中较为先进合理的备件管理为ABC管理模式。按其重要性、易损程度、消耗情况及国产化替代的难易性等分别加权,分为A B C三大类。将消耗量大、易损的备件,如:油封、皮带等定为A类;将更换较为频繁的成品件类,如:电机、限位开关等作为B类;将其余的消耗量不大、使用周期相对较长的备件归于C类。
对重点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由于备件价值昂贵及供货周期长,应加强零备件供应的预测性研究,根据历年备件的消耗情况,制定合理的备件计划,避免盲目订货造成积压和浪费。对进口设备的配件力求国产化,对国内生产厂家能够生产替代的,可组织攻关小组进行研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进口设备备件的国产化。
设备维修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传统的维修主要包括: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计划检修和抢修。随着企业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普及,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迫切需要一种更科学、更先进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提倡设备维修以预防为主,由定期维修方式转为预防性维修,是目前国外企业采用的新的维修理念。所谓预防性维修,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在计划检修的基础上,强调以预防为主,并加入保证措施。(2)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的故障诊断,随时了解设备运转情况,及早发现故障苗头,从而主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备可靠性。
设备故障有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之分。可预防故障多,说明设备的预防维修工作做得差;不可预防的故障多,说明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差。据资料显示,可预防的设备故障约占设备总故障的70%,有30% 的故障是不可预防的。所以,要控制设备的故障率,主要从提高预防维修能力和设备的可靠性两方面入手。不管维修理论和维修技术如何发展,预防维修是维修工作的基本原则,只有千方百计做好预防维修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减少计划外停机时间,节约维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建议删除:预知维修方式是根据检测结果,视设备的具体状态,确定最合适的修理时机和更合理的修理方法,为设备的预知维修期提供可靠依据,克服了定期维修或抢修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设备性能下降,避免了维修的盲目性,使维修工作简捷易行,大大缩短了维修工期)。在提高设备预防性维修水平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制定严格的巡检制度考核细则,使当日值班人员在日常巡检中做到有章可循,彻底杜绝只巡不检、潦草应付的现象,发现异常及时修理;
通过利用人的感官和各种检测仪器,以一定的原则和技术标准为基础,对设备进行全面、细致、实时、动态的检查,并将检测结果分析统计获得准确、及时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来指导设备维修。
在设备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状态发生变化的设备,进行更深一层的技术检测跟踪分析。
在已建立的设备状态档案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分析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状态劣化的规律,并将此规律作为预知维修的重要依据。
设备有自己的最佳工作环境,设备的润滑及周围环境都属于设备的工作环境。因此,保证设备工作环境良好是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状态的重要因素,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产品低成本化的趋势,迫切要求维修工作以最少的维修费用达到最好的维修效果。设备维修费用的预算和使用是否适当,将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样也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设备维修费用管理的目的,是合理使用维修费用,以尽可能低的费用达到规定的生产效率水平。在设备维修费用的管理工作中,应从编制设备维修费用的预算、控制维修费用的使用以及分析设备维修费用效果三个方面着手。做到维修有记录、消耗有定额、统计有报表、损耗有分析。通过经常分析总结,提高修理质量,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确保生产和维修质量的前提下,对维修费用有巨额节约表现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事实表明,加强设备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和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使大型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汤建龙.浅谈企业设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5
[2]刘亚洲,常军.企业设备管理新思路探索[J].科技资讯,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