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中创新 在变化中发展——新旧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之比较与思考

2012-12-28 04:44
化学教与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建议化学标准

李 军

(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江苏 常州 213000)

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12 年2 月3 日正式颁布。 作为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初中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它的颁布对初中化学教师重新定位初中化学教学的地位、目的、内容、要求和评价等诸方面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有必要将新旧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异同,认识其变化,揣摩其意图,从而加深对新标准体系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改善课堂生态,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与创新发展。

一、新旧标准之间的一脉相承

新标准不是对旧标准的全盘否定, 而是对旧标准的调整与修改,因此它是对旧标准的梳理与补充,是对旧标准的继承与发展。 基于此,必须首先认识新旧标准之间的一脉相承,寻求它们的相同点与相似点,以降低理解新标准的门槛,并获得认识新标准的方向、方法与途径。

1.结构框架上的一脉相承

新旧标准在呈示的结构框架上是基本相似的,仍然为四个一级主题: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旧标准中表述为“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整体框架的二级主题也大致不变,有所变化的仅是把原前言部分的“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中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描述放到了新增加的附录“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中。

2.基本理念上的一脉相承

新标准继承了旧标准的基本课程理念,并仍将其概括为6 个方面:(1)强调了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2)强调学习的公平性与平等性, 强调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性,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3) 强调化学学习的生活性、社会性和应用性,提倡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情感结构;(4)强调探究学习对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价值,提倡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强调化学学科的价值与作用, 提倡STS 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6)强调学生学业评价主体、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在学习评价中的参与性。

除去表述上的差异,其他主要表现在:(1)在基本理念第1 条补充了“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 力求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初步产生远大的、符合社会需求的学习目标的意识;(2)基本理念第4条从“终身学习”的要求发展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体现了创新性人才与实践性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3)在基本理念第5 条增加了学习情景创设的要求,既体现了学习情景创设在化学学习中重要地位与作用,又明确了情景创设的基本要求与内容——“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3.课程设计上的一脉相承

新标准沿用了旧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提出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理念,且将科学素养通过三维目标体现, 并据此制订课程具体目标, 确定5个模块的课程内容,提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新标准同样以旧标准的框架图表达了该设计思路,并用六个方面的文字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但新标准调整了其中部分内容的顺序,如将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说明提前至第3 点,而将对科学探究的表述挪后至第4 点, 并将该内容与旧标准第5点关于“活动与探究建议”的说明进行了整合。

4.目标设计上的一脉相承

新标准延续了旧标准的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一切都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独特发展、社会的需求与期望以及课改实践的基本经验等为起点进行考量, 具体表现在: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始终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据;从初中学生特点和现有发展水平出发, 使社会需要跟学生发展需要统一起来;重新解释学生的素质概念,不但关注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养和行为能力;注意课程目标对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等方面。 具体而言,同样确立了4 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4 个方面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6 个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数量没有任何改变,内容上则作了微调。一方面是在关于课程目标的综述中,强调了化学学习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另一方面则秉持“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的理念,将过程与方法第2 条“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的要求由“初步学会”降低为“初步学习”;秉持“关注学生健康发展、注重学生人身安全”的理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4 条中增加了“增强安全意识”的目标。

二、新标准的继承与创新

1.课程内容上的变化与发展

(1)“科学探究”的比较

在概述部分,新标准强调了“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且在其二级主题中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其他有关具体细节变化见下表(仅列出变化条目)

(一)“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比较

表1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比较

(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的改变主要为:其一,在概述中强调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其二,在要求中增加了“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三)“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为新增内容,它主要明确了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阶段至少完成的8 个实验。

(2)“身边的化学物质”的比较

表2 “身边的化学物质”比较

(3)“物质构成的奥秘”比较

表3 “物质构成的奥秘”比较

(4)“物质的化学变化”比较

表4 “物质的化学变化”比较

(5)“化学与社会发展”比较

表5 “化学与社会发展”比较

本部分内容除了标准上的变化,“活动与探究建议”也有了一些调整,如由于实际操作中熔沸点的测定较为困难,因此取消了“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活动;又如为了紧密结合教学的重点内容,将“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改成了“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等。

2.实施建议上的继承与发展

新标准的《实施建议》在结构上与旧标准保持一致,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但就各部分的内容而言,尤其是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从主体框架、编写思路到文字表述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1)关于“教学建议”的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新标准对旧标准中的主体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与组织, 从目标制订、 活动设计、 内容选择和课堂教学4 个方面提出了更详尽的教学建议。 首先,新标准将旧标准中的7 条建议根据内容的关联性进行了重新组合,具体而言,将旧标准的条目 (二)、(四)、(七) 整合到了新标准中的条目(四)中,将条目(三)整合到了新标准中的条目(二)中,将旧标准的条目(五)、(六)整合到了新标准中的条目(三)中。 其次,新标准又对教师教学增加或细化了一些教学建议:(1)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了更加系统与深入地阐述, 基于对教学目标设计现状的反思, 强调了教学目标设计的全面性、 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倡对教学任务分解与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视,并关注教学目标表述的合理性;(2)针对每况愈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发出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呼唤,提倡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认真完成必做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素养;(3)将“复习教学”与“习题教学”纳入教学的范畴,要求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多样化的流程,促进复习教学和习题教学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这也意味着初中化学教学要加强课型研究, 尤其是那些地位突出但研究还比较薄弱的课型。 最后,新标准除了对某些建议条款进行更详实的解释之外, 还用了更丰富的案例对这些条款进行说明。 新标准在“教学建议”方面的这种改变更符合课程逻辑顺序的要求,更有利于教师阅读与理解,更体现了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

表6 关于“教学建议”的比较

(2)关于“评价建议”的比较

表7 关于“评价建议”的比较

如果说,旧标准中对于教学评价的建议仅仅是就当时学生学习评价中存在的比较严重和落后的问题进行一一对应的解决建议,以图促进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从而使得标准中的“评价建议”部分显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么,新标准的“评价建议”部分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体系, 其中的五个主题囊括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所必须考虑的所有方面, 对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助于学生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学习评价起着无与伦比的改造与完善作用, 对提高学生学习评价的质量与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对发展教师的评价策略与评价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与帮助作用。

至于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是以对原有内容的整合为主,不再赘述。

三、新标准的变化引发的认识与思考

通过新旧标准的比较,我们对新标准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邃的理解,这些认识与理解或可归纳为如下方面。

1.更加关注初中化学教学的基础性

新标准“课程性质”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基础性。 要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课程基本理念”第二款也在原基础上特别增加了“基础”一词。 而新标准“课程内容”部分共有28 处知识内容进行了修订, 其中17 处是降低或删除了要求,7 处是对原表述方式进行了修改,使之更为科学,而提高要求或补充的知识内容仅为4 处 (具体前述内容标准比较)。 这些变化都意味着今后应更注重初中化学教学的启蒙性与基础性,即注重支撑化学学科体系与未来发展的基础核心知识,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受用的关于化学事物和现象的基本化学意识,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2.更加关注初中化学教学的探究性

旧标准中已经提出了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求学生能认识科学探究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新标准则首先提出了一些必做的探究活动,如“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等;其次,新标准在“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增加了一些探究活动,如“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等;最后,针对目前探究教学中的各种不良现象, 提出探究活动要讲求实效,防止浅化、泛化和程式化。 这就提示化学教师, 对于探究活动应该由课改之初的提倡与推广逐步走向深入,关注探究活动的合理性、过程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处理好探究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如教师引导探究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 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的关系,知识认知与能力发展的关系,探究活动各环节的内在逻辑关系等,从而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提升探究活动的水平。

3.更加关注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方式。 新课改以来,由于化学实验的数量急剧增加, 化学实验的形式更加灵活,化学实验的标准缺乏统一认识,导致化学实验不但未如设想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反而使得原有的经典实验、重要实验都未能得到落实,许多学校甚至以化学实验要求高、仪器药品消耗大等为借口停开了实验。 因此,在新标准中,对化学实验提出了更具体、更明确的要求。 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中,在原有的内容基础上,增加了“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分别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实验;溶液酸碱性的测定实验;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 以此保证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完成的重要实验。 此外,在“教学建议”中,独立提出了“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强调了实验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提倡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与安全意识,并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4.更加关注初中化学教学的情景性

怎样的知识传授更为有效? 现代教学哲学研究表明,这个问题的关键条件是主体的认知态度和认知目标的一致性,以及认知方法的一致性。 亨德里克斯进一步将其分为同一可传递性与非同一可传递性。 同一可传递性指认知态度、目标和方法都是一致的,此时知识传授最为有效, 而非同一可传递性指认知态度和目标一致,但认知方法不一致,此时知识传授效果较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与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 但不管是何者,都强调了教学的情景性问题。只有在具体的问题背景刺激下,才能让学生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才能对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产生意识。 因此,新标准不仅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更在可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中进行了合理细致的增删。 从素材数量上看,由原有的60 个增加为78个,且增加了与学生生活经验、人类健康和社会热点问题关系密切的学生常见的情景素材, 删改了一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或学生难以产生具体认知的素材, 使情景素材更符合教学的需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建议化学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